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臺北行天宮

臺灣最有名的環保寺廟
臺北行天宮
*
地 址: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2段109號
經 緯 度: 121.53350,25.06275
景觀收費: 免費
開放日期:
全年
開放時間:
上午4時至下午10時30分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台北行天宮
單位網址: 連結
E-mail: htk@ht.org.tw
諮詢專線: (02)2502-7924

景觀價值

臺北行天宮的宗教信仰以道教科儀為主,許多祭祀形式卻跳脫道教廟宇傳統,包括神明不戴金牌、沒金爐、不設功德箱,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8月,廟方更率環保之先,全廟頒布「禁香令」,也帶動其他廟宇仿效跟進或減少香爐使用。最特別的視覺畫面,就是前殿建築立面,使用10根柱子所構成的11開間,而信眾大排長龍參與效勞生「收驚」儀式,既彰顯行天宮其關公信仰中心的地位,也表達了現代都市民眾熱烈的宗教需求。

歷史沿革

關聖帝君本名關羽(約公元160年-公元220年),是華人信仰中非常重要的文、武、財神,備受歷代中華文化推崇。一般民眾稱呼關聖帝君為「恩主公」(名稱源自於鸞堂信仰),即以「恩主公廟」為臺北行天宮暱稱。前身是民國32年(公元1943年)空真子師父(生卒年不詳)和師兄弟,在臺北城永樂町(今迪化街)設立「行天堂」奉祀關聖帝君,為民眾消災解厄。據說當年被稱為玄空師父的黃欉居士(公元1911年-1970年)得家人引介領悟《列聖寶經合冊》真諦,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民國34年(公元1945年)因三峽白雞、海山煤礦瘧疾肆虐,奉請神尊除疫,並設「行修堂」靜室。後歷經多年發展信眾日增,並成立北投、三峽兩處分宮,位於臺北市區內的行天宮為本宮。

特色導覽

臺北行天宮平面圖標示出【百景名稱】各導覽項目,導覽項目有3項,詳細內容請見下方
1臺北行天宮前殿建築格局

行天宮前殿門柱 行天宮前殿立面包含左、右山門,共使用12根柱子構成,中間共有11個門,又稱為「11開間」。中國古代建築以「間」(或稱開間)作為標準單位,又以奇(單)數為吉祥數字,建築的迎面間數稱為「開間」,而進入後建築的縱深房間數稱「進深」。整個行天宮的建築風格,是由精神導師玄空師父構思後,請示關聖帝君同意後開始監造。主建築採用閩南燕尾翹脊式,特色在於採用鋼筋混凝土材質,創造出有如傳統寺廟木造建築的品味。

2行天宮前殿中門于右任題字

前殿中門上「行天宮」于右任題字 于右任(公元1879年-1964年)是中華民國開國元老,曾經擔任監察院長長達34年,隨國民政府遷臺後年已古稀,行楷、草書造詣極高,雖然大門上方「行天宮」3個字只有短短20筆畫,但線條渾厚、筆勢有力,收筆不露鋒芒,是許多熱愛中國書法行家賞析重點。

3効勞生制度

信眾收驚的畫面 臺北行天宮廟內穿著青衣(藍色修行服)効勞生,每天虔誠為行天宮信眾服務的畫面,成為行天宮在信眾心目中的第一印象,也是行天宮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所穿著的青衣又稱為「道衣」,寓含「道心」的深義,服務的項目包括解籤、寫家運(替信眾的家族成員填寫要參加祭星補運的日子)和收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効勞生為民眾進行傳統宗教儀式「收驚」的畫面。收驚又稱「收嚇」,是華人民間療法中的一種心靈療癒儀式。

溫馨叮嚀

到行天宮祈福或祭拜,依其教制僅需一顆誠心。參加行天宮收驚儀式,除特殊活動日期外,時間從每天上午11:20分至下午8:00,費用全免。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