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溪書院是面闊七開間(以大柱為間隔,共有7個空間)、兩進(前後2橫排屋)、兩護龍(2左右直排屋)帶四垂亭(在廟宇稱為拜亭、拜殿)的四合院式書院建築,平面設計格局是介於民宅與孔廟之間的綜合體。座南朝北,由外向內分別為山門、拜殿及正殿,兩側並有廂房,正殿與廂房間有過水廊相連接為通道,講堂兩側山牆正中開側門,為一般閩南式建築少見。
磺溪書院三川殿以中央三開間為山門,基高出地面約50公分,並鑲嵌綠釉花磚。燕尾翹脊屋頂自山門左右層層降落,屋頂分為5個段落,其中央3段各別為獨立式作法(即共有6個燕尾),七開間正面展布均勻,左右兩端的屋頂為歇山頂,如此豐富壯麗的屋頂組合,是臺灣建築史中獨一無二的作品。而中央屋頂主脊高出屋面許多,並覆有小屋頂、留通風孔隙,誇張的華麗程度更是臺灣少見。兩翼山牆並向外斜出,讓正面更顯壯觀,中門前並有一對雕工精細活潑生動的青斗石獅。
正殿前的拜殿為8柱歇山屋頂四垂亭,台高60公分,頗近於孔廟大成殿前的露臺,外角4柱為花崗石石柱,內側4柱為木柱,以與大木結構接續,四周圍有欄杆。屋頂脊飾精美、剪黏圖象生動,是拜殿主要特色,拜殿前方的中庭,舖面為少見的瓦質拼花地磚,旁邊以方磚收邊,中央舖有矩形拜石,在臺灣傳統建築中相當少見,並被多位專家學者譽為臺灣清代建築中最優秀者。
大肚磺溪書院講堂兩側以及與護龍齋舍相連接的過水廊外牆,是磚雕製作最精美之處,運用圖樣方式表現在牆堵及牆基上,更在磚與磚的榫接處做出不同的圖案加以修飾,牆堵、門窗外框、窗檻、半圓弧牆基以及花瓶形廊門等地方,以鏤刻花紋的磚雕為飾,且磚雕是由不同師傅以「對場作」手法競技鑿雕而成,相互輝映各具特色。
進入大肚磺溪書院三川殿,木構柱廊左右的斗仔砌磚牆上,各開一個磚砌的海棠形花式月門,磚與磚之間依照花形輪廓細緻堆疊成彎弧型,造型精美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