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思義教堂為了採光及明確表現結構,4片曲面完全分離,雙曲面(conoid)所形成之屋簷曲線極具美感,其上小下大的形狀,呈顯穩定的感覺,最寬處的底部到最高點之間,約略成為一等邊三角形,在對抗風力與地震力時甚為有力,從正面或前方45度內觀看,最能表現出曲線線條之美。教堂前後兩面是平板吸熱玻璃,分割設計十分自然,深色的視覺表現出「虛」的感覺。由於正面與側面的幾何構圖不同,須繞行教堂一圈才能欣賞整體外觀美感。
路思義教堂設計兼具傳統與創新,將傳統道家思想「無而後有,虛而後實」的精神表現在教堂的建築上,包括從源頭的「無柱、無樑、無牆」,至「有柱、有樑、有牆」,教堂的外牆結構設計,更呈現「亦柱、亦樑、亦牆」的境界。進教堂後,因屋脊部份分開出現天窗,具有「一線天」的意涵,仰望天窗延伸於無極之太空,空靈境界油然而生。而側邊窗透入的光線,也增添教堂的神祕感。
路思義教堂因形狀下大上小的設計,讓教堂內部空氣調節產生了煙囪調節作用,室內熱空氣自動上升自屋脊通氣窗排出,讓座席部分的溫度不會產生過熱現象。
教堂外面的四片曲面,置前後窗、天窗,並用鋼槽鐵焊接,並在屋面相接處設計伸縮接頭,讓教堂遇到地震、颱風,或者較大的溫度變化時,能產生伸縮保護效果,而且弧形的牆面,更能有效減低風阻。
路思義教堂外表覆貼菱形的琉璃瓦,除了保護屋面達到防水去垢的功能,也增加建築物的整體美感。使用菱形的琉璃瓦,為考量教堂外部的曲面設計能夠貼合,而黃色則為中國建築傳統中,宗教建築的正統色,並且能在周圍都是綠色的相思樹林中凸顯,呈現莊嚴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