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罕見「雙宮奇景」的長和宮與水仙宮,外觀為兩座宮廟主次雙軸平行並列的格局,內部建築格局相似,雖為不同時間興建,但應出自同一批匠師系統。長和宮為三進三開間帶兩廊,第一、二進中夾有天井,拜殿屋頂為捲棚式,採用疊斗座獅,中軸線地板鑲有拜石,正殿屋頂以四點金柱架構出三通五瓜,再以後副點金柱形成封閉神龕。後殿為主祀觀世音菩薩的「竹安寺」,屋頂也採三通五瓜設計,屋頂稍低於正殿。而同治年間興建的水仙宮,為二殿二廊式建築,兩廟間隔一巷子,以員光(位於通樑下方,以加強樑柱結構穩定性的較短木造構件)門相通,和長和宮連為一體。步口員光為書卷造型,是較特殊之處,三川殿前後大木構架相對稱,為少見作法,民國87年(公元1998年)水仙宮也公告為新竹市市定古蹟。
據載宋太宗雍熙4年(公元987年)媽祖仙逝後,湄洲祖廟保存著其升天後所遺留的一束頭髮,並分成3份製成3尊軟身神像。相傳長和宮正殿內主祀的湄洲祖廟正三媽軟身神像,其髮髻來自媽祖遺世真體而彌足珍貴。原來臺時所著鳳冠霞披、錦繡袍裙、三寸金蓮履和繡花荷包,已超過270多年歷史,均已由廟方收藏。
目前由廟方收藏的鎮殿之寶「七寶銅爐」,為明朝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銅爐的仿製款,形式十分古樸,而另一只紅紋玉石香爐,為清嘉慶25年(公元1820年)恭製的極品,上面刻有「天上聖母」字樣。
長和宮與水仙宮的彩繪,出自國寶級彩繪大師潘麗水(公元1914年-1995年 )之子潘岳雄(公元1943年- ) 採用「披麻抓灰」(在木材表面抹灰打底、填補裂縫,再披上麻布、刷灰、上桐油漆,讓表面平整後才作畫)的方式所作,包括明間的門神「秦叔寶」、「尉遲恭」,以及次間的宮女和屋架上的梁柱,多繪以歷史人物和花鳥,幾乎無處不彩、無處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