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國派老教堂是由黃榮泉牧師所設計建造,其依據概念主要來自西方教堂原型,但因受限於經驗與技術和經費等諸多條件限制下,無法進行多樣的教堂外觀裝飾元素,僅能利用材料本身石材的古樸質感,以及牆面的線條變化呈現美學內涵。入口採方、圓兩層交疊的形式,表達「通往天堂之鑰」的概念,意即進入基國派老教堂的教友,來此能聽到上帝的福音,進入天堂之門。而斜頂的立面則採用弧線表現柔美之感,也暗喻基國派老教堂是位於雲端的天堂之意,遠望宛如一艘停靠在山丘上的挪亞方舟。
教堂屋頂上的十字架是由黃榮泉牧師親手打造,考量石材易碎的特性,為了做出細工曲弧,選擇鋼筋混凝土,讓教堂的造型在古樸、厚實之外,也增加了細膩、優美的變化。
當年建造教堂時因使用手鑿石塊,每塊厚度和規格大小不一,為克服困難,黃榮泉設計成雙層石壁,兩層之間以水泥或鋼筋補強,不僅增加結構強度更為耐用,也增加美觀
泰雅族傳統建築以竹子和木頭為材料,基國派老教堂誕生前,原址也曾建造以竹子為材料的聖堂,但沒幾年便不堪使用,因此黃榮泉牧師在美國傳教士孫雅各牧師的提議下,產生石頭興建教堂的概念。最難能可貴的是建造過程中,泰雅族人發揮團結合作的傳統精神,堆砌建造的每一塊石頭和每一包砂石,都是當地泰雅族人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依照家戶分工方式,走過羊腸小徑,自鄰近地區揹負過來,細看每一個石頭上面都有獨一無二的鑿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