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吉安慶修院

吉安慶修院
*
慶修院原為日本真言宗佈教所,其建築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形式,木構件為主。四周環境清幽。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97年04月01日
創建/起源年代: 日大正年間6年(公元1917年)
攝影者: 邱俊銘
經 緯 度: 121.62893,23.99016
指定/登錄機關: 内政部
公告文號: 臺內民字第86773230號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慶修院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形式,結構型態以木構架系統為主。屋頂為日本「寶形造」(四注攢尖),屋面鋪金屬瓦。

發展源流

慶修院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原為真言宗吉野佈教所,為日治時期東臺灣最主要的佛教真言宗傳教點,也與吉野移民村(今吉安鄉)的歷史發展有緊密的關聯。

現有資料大都認為慶修院建於大正5年(公元1916年)。但根據釋真啟(公元2014年)所收集各式日治時期與戰後文獻證據顯示,吉野佈教所的主體建築約在大正11年(公元1922年)左右興建,堀智猛法師則於隔年初來吉野佈教。大正13年(公元1924年)堀智猛與吉野移民高木由美結婚,生育3子,定居在當地,同年佈教所主體建築也完工。雖然真言宗吉野布道所沒有任何官方補助,經營上相當困難,但在堀智猛自食其力,努力經營與多次環島募款下仍逐步發展,昭和3年(公元1928年)設置88(石佛遍路札)所與百度石。昭和8年(公元1932年)再次擴建,設置地藏菩薩石像、位牌堂、納骨塔和通夜堂等設施。至民國35年(公元1946年)遣返回日,堀智猛共計在吉野弘法24年,胼手胝足奠定佈教所的基礎。

二戰後,堀智猛法師遣返回日。一般認為堀智猛在撤離前將佈教所委託給時居花蓮之苗栗客家在家修士吳添妹女士經營管理。吳氏接管後,改佈教所為「慶修院」,並廢棄原供奉之不動明王,改祀釋迦牟尼佛與觀音菩薩。吳氏管理期間,常舉行法會、經懺等佛事,或向外募款,亦自己種田養豬鴨,以維持慶修院運作。但因吳氏僅為受菩薩戒之「優婆夷」,因此在法事的主持營運上尋求靜修禪院和耀祥法師協助,以維持慶修院的營運。期間,慶修院曾於民國53年(公元1964年)與民國61年(公元1972年)瑞穗地震後整修2次。

民國71年(公元1982年),吳添妹去世,其養子吳仕端將木造宿舍改建為2層樓水泥洋房,至今仍為吳家人居住,但同年他因車禍意外身亡,於是由性良法師(約1939-2008)接掌慶修院。而慶修院歷年已久有所損壞,性良法師原有意重新翻造,但礙於是縣有土地,遂於民國77年(公元1988年)另建璟廷精舍。

民國87年(公元1998年)慶修院指定為3級古蹟,建築收歸花蓮縣政府管理。民國92年(公元2003年)縣府委託青少年公益組織管理經營,該組織將其改造為社區與社會團體的營運空間,同時營造出部分日治時期建築風格,並多次邀請吉野村移民與堀智猛後人訪問,並且將當年日本移民自佈教所帶走的空海大師佛像,重新送回慶修院。這些努力也讓慶修院由無人問津的展示館,逐漸成為活絡的觀光景點。然而民國99年(公元2010年)花蓮縣政府無預警提前解約收回經營權,兩造發生經營權衝突。民國102年(公元2013年)再委託騎腳酸休閒鐵馬租賃站經營,並成為花蓮第1個門票收費的觀光景點。

主要特色

慶修院原為日本真言宗佈教所,其建築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形式,木構件為主。其屋頂為攢尖頂(日本稱之為寶形造,即不使用屋脊,以輻射形屋柱將屋頂聚集為頂部1點,形成錐形的屋頂構造),屋面鋪金屬瓦,是國內少見的日式寺院風格。慶修院具講堂及祭祀功能,屬於帶有莊嚴氣氛的場所。四周環境清幽,寺院正面採出軒(屋簷向外伸展)型式,3邊帶廊附有木欄杆,格局面寬三間、進深四間,略成方形;中開間向後延伸為佈教壇,進深四間。木構架上的頭貫、斗拱(三斗六枝掛)、木鼻等構件,散發著典型的江戶風格。

真言宗為日本金剛乘(一般稱為密宗或密教)兩大宗派之一,為弘法大師(空海)所創,因空海主持的根本道場為京都東寺,故一般簡稱為「東密」。空海之後,後世分為「古義」和「新義」派,分別以高野山和根來寺為本山。吉野佈教所屬於古義派,屬於高野山金剛峯寺的海外別院。

這反映在其信仰上的兩大特色。首先,真言宗以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為主要神祇,其憤怒相化身為不動明王(阿遮羅曩馱),慶修院原來即以不動明王為本尊,其造型為:右手持劍,左手持索,頂髮垂左肩,而且多面、多眼、多臂、多足,上半身裸體,下身穿裳裙,身色則有黑色、青色、赤黃、白色、紅色等諸色。但在戰後吳添妹女士接手後,改為祭祀釋迦摩尼佛和觀音菩薩。直到民國92年(公元2003年)後,才恢復不動明王像與空海像的擺置。

其次,弘法大師出生於四國,真言宗門人將當地與之有關的88所寺廟整理起來,稱為「四國八十八箇所」,一般稱為「四國巡禮」,其路程長達1300多公里,為僧侶或信徒前去參拜的宗教路線。慶修院在日治時期佈教所時期,在院內設置象徵88所箇所的石佛,供信徒參拜。但在戰後時,許多石佛被偷走,加上性良法師時期因建造新精舍許多文物移動搬動,至今只留下16座保留在寺內。

此外,慶修院也保有許多日式佛院的信仰特色。如百度石(當許願眾前來佛寺,在入佛寺許願後,須以百度石為起點,雙手合十唸法號順時鐘繞寺院108圈。還願時則須再繞100圈)、「光明真言百萬遍」石塔(光明真言為「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之簡稱,金剛乘相信只要唸上百萬遍,即可產生超自然的法力驅除邪惡之物。真言宗則認為只要隨法師繞行,口中不斷誦唸「南無大師遍照金剛」,即可治好百病)。
庭院3棵老樹,為第1任住持堀智猛建廟栽種。池塘造形象徵日本四國島。
庭院3棵老樹,為第1任住持堀智猛建廟栽種。池塘造形象徵日本四國島。
慶修院在日治時期佈教所時期,在院內設置象徵八十八所箇所的石佛,但在戰後時,許多石佛被偷走,或因新造精舍遭到搬動,寺內至今僅留下16座石佛。
慶修院在日治時期佈教所時期,在院內設置象徵八十八所箇所的石佛,但在戰後時,許多石佛被偷走,或因新造精舍遭到搬動,寺內至今僅留下16座石佛。
慶修院屋頂為攢尖頂(日本稱之為寶形造,即不使用屋脊,以輻射形屋柱將屋頂聚集為頂部1點,形成錐形的屋頂構造),屋面鋪金屬瓦,是國內少見的日式寺院風格。
慶修院屋頂為攢尖頂(日本稱之為寶形造,即不使用屋脊,以輻射形屋柱將屋頂聚集為頂部1點,形成錐形的屋頂構造),屋面鋪金屬瓦,是國內少見的日式寺院風格。

文獻資料

  • 1.李文秀(2014)。《走過歷史-照見慶修院之變遷》,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 2.陳育甫(2012)。《探討社會衝突的文化詮釋與文化治理:以花蓮吉安慶修院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碩士論文。
  • 3.卓克華(2006)。〈花蓮縣第3級古蹟吉安慶修院調查研究〉,收錄於《普門學報》34,頁225-258。
  • 4.閻亞寧、卓克華與陳建寧(2004)。《花蓮縣第3級古蹟吉安慶修院修復工程施工紀錄工作報告書》。花蓮:花蓮縣文化局。
  • 5.黃榮墩(2008)。〈慶修院與吉野移民村100年〉,收錄於《七腳川事件100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編。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