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大溪齋明寺

大溪齋明寺
*
今存的齋明寺內處處可見齋教信仰的特有文化,也可見日式廟宇圖騰的印記,為桃園大溪區最古老的禪寺。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員林里齋明街153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08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同治年間12年(公元1873年)
攝影者: 邱俊銘、趙守彥
經 緯 度: 121.27453,24.88912
指定/登錄機關: 内政部
公告文號: 臺內民0740335694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齋明寺為龍華派重要廟宇,建築格局及清靜氣氛有別於一般建築,具保存價值。

發展源流

齋明寺位於今桃園市大溪區,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今大溪區),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浙江省南海普陀山(中國大陸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自普陀山受戒回臺後,見大嵙崁(今大溪區)地靈人傑山明水秀,便於此結草庵清修禮佛,供奉南海普陀山請回之觀音菩薩,名曰:「福份宮」,為傳承普陀山之正統佛教法脈,此為齋明寺於此扎根的初始。

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第2代住持黃士琴(法號普瑟,生卒年不詳)居士時,地方仕紳發起建造廟宇,除捐獻土地外並募集資金,將原有草庵改建為瓦頂建築,將原有「福份宮」更名為「齋名堂」。此時臺灣齋教信仰盛行,因緣際會下法脈轉承齋教龍華法脈,民國前1年(公元1911年)第3任住持胡阿九(法號普惠,生卒年不詳)居士,當地仕紳江建臣(生卒年不詳)、黃近水(生卒年不詳)、江連枝(?-1925)等居民發起募款,擴大改建殿宇及東西2廂,於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完工。大正15年(公元1926年),第4任住持江連枝(法號普梅,?-1925)居士禮福州的鼓山湧泉寺聖恩和尚(生卒年不詳)為師,傳承鼓山曹洞宗(日本道元禪師所創佛教宗派)的禪學法脈,舉辦在家受戒、修行廣被當時接受,盛行一時。

第5任住持江澄坤(法號普乾,1891-1939)居士,於昭和4年(公元1929年)於廟後方興建萃靈塔,供民眾安奉祖先遺骨,接引祖先前往西方淨土,提醒世人慎終追遠。靈塔前方的斜坡下有1敬字亭,約建造於同治5年(公元1866年),亭身分為3層,由石條砌成,為先人重視文字,不隨意丟棄字紙而集中用火焚燒,形成所謂的惜字風俗,今敬字亭已指定為古蹟永續保留,此風俗讓後代子孫了解。昭和12年(公元1937年),因應日治政府推行皇民化進行「宗教整理」,為保存齋明寺完整性,遂與日本曹洞宗聯繫加入組織並更名為齋明寺。慶幸因住持的努力,齋明寺未受皇民化的影響,主體建築可以完善保存至今,正因如此,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獲內政部審定為3級古蹟。民國67年(公元1978年)萃靈塔毀損漏水嚴重,第6任住持江張仁(法號會觀,1918-1999)居士修建萃靈塔,將原先的鐘樓、鼓樓拆除,改以水泥包覆建築,失去舊有風貌,現存即修建於此時。

民國87年(公元1998年)第6代住持江張仁(法號會觀1918-1999)居士,為完成先祖遺願,讓齋明寺可以回歸佛教法統,毅然力邀法鼓山承接齋明寺的寺務工作,並於民國88年(公元1999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由聖嚴法師(1930-2009)接任第7任住持,使齋明寺終回到性悅法師開山的本懷佛教,今已傳至第8任住持果東法師。齋明寺自第2任住持到第6任住持,皆以齋教信仰為中心,更因受日本統治的皇民化,在這些歷史演變的洪荒中,今存的齋明寺內,仍處處可見信仰齋教的特有文化,也可見日式廟宇圖騰的印記,百餘年歷史經由多方的努力與保護,終得以留存至今,成為了桃園大溪區最古老的禪寺。

主要特色

齋明寺主祀觀音菩薩外,另配祀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五顯靈官大帝等。齋明寺今雖為佛教禪寺,但建廟至今有近百年主要信仰為齋教,期間齋明寺為齋教龍華派。齋教教義是融合儒、釋、道3家思想而成者,其教外貌似佛教,內持似儒家,科儀則近道教,信徒不剃髮、不著僧衣,在家修行並自謀生活於市井中,並可結婚生子擁有自己的事業。也因此,在齋明寺正殿中,佛教觀音菩薩居中,其左奉祀道教土地公、土地婆,其右供奉齋教創教者法像,由此可見齋教在齋明寺中所遺留的歷史痕跡。齋明寺是1座閩南式三合院建築,中庭原佈植草皮,屋頂、牆身酷似一般民居,裝飾平素,正殿無檐廊亦為其特色,整體而言,令人有古樸與家風之感,正與齋教在家持齋修道之精神相映合。今日所見的庭園設施,為第7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才改建的,與舊貌大異其趣。

明治44年(公元1911年)擴大改建時,由桃園郡八塊厝的大木匠師葉金萬(1841-1930)主導,並與其他匠師合作,所作木作以修長細膩見著,尤其在瓜腳(將粗大的木柱雕刻成瓜狀以瓜腳長度有趴瓜筒及趖瓜筒之分)纖細雕工精湛,帶著清雅趣味與齋明寺整體風格融為1體,其中彩繪部份則由粵東大浦畫師邱玉坡(1874-?)、邱鎮邦(1895-1938)父子負責。邱鎮邦筆法嚴謹細膩,用色素雅以青色、黑色為主,營造出深沉穩重的個人風格。邱玉坡用筆細緻更擅擂金畫,廟方至今仍留有1幅邱玉坡當時所繪的擂金作品「七賢過關」。民國93年(公元2004年)再次進行整修,彩繪部分今已由蔡進龍重繪,其餘剪黏、溼壁畫等延請當代著名匠師完成修復工作,此次整修後除了保有風貌外,更增設相關文物展覽室,將廟方歷史文物、文人雅士所贈墨寶畫作一併展示,讓來訪民眾藉此更了解齋明寺的歷史。

齋明寺正殿左右二側所祀異於臺灣一般廟宇,其左供奉著自道光年間開始對齋明寺有所捐獻與貢獻的當地仕紳牌位,其右供奉著歷代住持與前6代住持子孫牌位,在廟宇正殿中是不會供奉這些牌位的。據說是因為國民政府遷臺時期,軍隊行經齋明寺時,要求寺方空出部分空間提供給軍人居住,寺方因而將放牌位的偏廳清出給國軍住,轉而將牌位移往正殿暫置,移動後即擺放至今,也形成了齋明寺正殿中供奉這有功之人牌位的獨有特色。

齋明寺於齋教時期,主推信眾在家修行在家受戒,除簡單祭祀活動外,並無特別的大型宗教活動。自回歸佛教本懷後,每年舉辦諸多活動如下:新春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大悲懺法會、地藏法會、精進念佛暨八關戒齋、菩薩戒誦戒會、佛誕節朝山浴佛報恩法會、中元節盂蘭盆報恩地藏七永日法會等。這當中又以佛誕節朝山浴佛報恩法會最為盛大,佛誕節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農曆4月8日,每年此時眾多信眾都會前往寺廟禮佛誦經,感念佛祖濟世救人宣揚佛法之功德,並期許自身能做到佛法所說忘卻煩擾、超脫世俗。因日期與母親節接近,近年漸漸發展成浴佛報恩時,也提醒信眾要感念母親之恩,為人子女者當孝順父母,因百善孝為先。
今日所見的庭園設施,為第7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才改建的,與舊貌大異其趣。
今日所見的庭園設施,為第7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才改建的,與舊貌大異其趣。
殿內彩繪由粵東大浦畫師邱玉坡(1874-?)、邱鎮邦(1895-1938)父子負責,用色素雅以青色、黑色為主,營造出深沉穩重的風格。
殿內彩繪由粵東大浦畫師邱玉坡(1874-?)、邱鎮邦(1895-1938)父子負責,用色素雅以青色、黑色為主,營造出深沉穩重的風格。
齋明寺是1座閩南式三合院建築,中庭原佈植草皮,屋頂、牆身酷似一般民居,裝飾平素。
齋明寺是1座閩南式三合院建築,中庭原佈植草皮,屋頂、牆身酷似一般民居,裝飾平素。

文獻資料

  • 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大溪齋明寺>。上網時間:2015年6月30日。
  • 2.張曼濤(1978)。《中國佛教史論集》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 3.陳清香(2000)。單篇:〈大溪齋明寺的傳承宗風〉 發表於中華佛學報13期,頁307-322。
  • 4.王慶臺計畫主持(2005)。《第三級古蹟大溪齋明寺修復工程建築裝飾藝術調查計畫》。桃園:齋明寺。
  • 5.徐國庭(2009)。《粵籍畫師邱鎮邦彩繪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古蹟藝術修護組碩士論文。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