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平溪天燈節

平溪天燈節
*
放天燈早期具有報平安、警示聯絡的用途。今日「平溪天燈節」為國內知名的大型慶元宵活動,意涵已轉變為以燃放天燈來許願、祈福之意。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新北市平溪區
公告日期: 公元2008年05月28日
創建/起源年代: 平溪天燈的由來,據當地耆老口述始自清道光年間
攝影者: 藍星球資訊、趙守彥
經 緯 度: 121.73819,25.02669
指定/登錄機關: 新北市政府
公告文號: 北府文資字第0970005436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合乎文化資產保存法「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民俗及有關文物之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典範性。

2.另亦含有宗教性、藝術性、社會性等特色。

發展源流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是孔明為了傳遞軍情而發明的,有一說是因其外型酷似孔明的帽子而得名。平溪天燈的起源亦有多種說法,綜合諸說可能是惠安籍胡氏家族自原鄉攜來,後因盜匪侵擾,天燈轉而成為具有警示及信號的功能,通知躲在山上的村民們可以安心返鄉。有說法指出返家時間大約在元宵節前夕,從此每年元宵節便會放天燈慶祝,並向天公祈求平安。

元宵節是農曆的1月15日,民間的習俗是要到此日,春節過年才告結束。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中,臺灣各地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像是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等等。早期,十分寮放天燈是在元宵節前後1、2日進行,2、3個聚落爭相施放天燈,或比天燈施放的數量,或比天燈施放的高度和距離,並有鬥天燈一詞的產生。鬥天燈的費用來源和廟宇舉辦祭典活動向信眾收丁口錢一般,且當時天燈製作技術十分傳統,成功施放1只天燈,已要集結眾人之力,耗費大半個小時才可為之,因而成為不同聚落間展現其集體總動員和較量製作天燈技藝的重要大事,也是一種聚落間情感交流的方式。

民國77年(公元1988年),經由地方有心人士發起,在將天燈帶到十分寮的惠安籍胡姓氏族的祖廟龍興宮廟埕前,首次對外舉辦放天燈。後有感於活動規模越辦越大,成立平溪天燈會的非正式組織。當時也正逢解除報禁,各大報業更積極發掘過去沒有出現過的地方新聞和故事,促成媒體與平溪天燈會的合作機會。民國78年(公元1989年)的放天燈活動,據報導,吸引了2萬餘名遊客參加,也首次對外施放大型天燈。

隨著放天燈活動參與民眾越來越多,後由平溪鄉公所負責元宵天燈活動的策劃和執行等工作,平溪天燈會和由該單位在民國82年(公元1993年)正式登記立案的臺北縣天燈民俗文化發展協會,負責天燈製作與施放指導等工作,並專注於天燈製作和改良,從產量、尺寸和色彩都有所成長和變化。在民間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下,放天燈也從十分寮傳統民俗逐漸轉變為國內知名的大型慶元宵活動,目前習稱的「平溪天燈節」也於民國87年(公元1998年)提出。

民國88年(公元1999年),平溪天燈節轉由臺北縣政府辦理,活動擴大為平溪區內三大聚落─菁桐、平溪及十分寮分日辦理,也是平溪天燈節首次在十分寮以外的聚落舉辦。為迎接千禧年來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波士頓公共電視臺(WGBH)策劃的節目,邀請全球各地實況轉播跨年慶祝活動,臺灣公共電視臺(PTS)也受邀參與,策劃以平溪天燈活動為我國參與全球慶千禧連線轉播活動之一,天燈活動躍上國際。平溪天燈節也在民國97年(公元2008年)時,登錄為新北市的無形文化資產。

主要特色

平溪天燈有許多傳說故事,以下簡述較常見的6種:

一、放天燈早期是福建惠安一帶先民舊有的習俗,清道光年間先民移墾十分寮,於每年春節期間施放天燈,天燈順著基隆河飛向河口入海處,居民以此象徵性向親人報平安,同時也有慶賀年節的雙重意涵。

二、天燈是過去惠安籍胡氏族人與神明溝通的工具。

三、早年十分地區盜匪四處流竄,居民被迫走避山間。盜匪離開後,居民以施放天燈作為報平安的訊息傳達,通知避難山區的人返家。

四、日治時期日軍曾進軍十分寮地區,居民逃往山中避難,此時是以天燈為信號,通知避難村民可以下山返家。從山上回家的日子,正好是農曆1月15日元宵節的前夕,從此十分地區在每年的元宵節,便會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並向天公祈求平安,故稱「天公燈」。或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因此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五、清朝墾荒時期,人們為爭墾地,而有械鬥、殺戮。其後也有抗日分子以附近一帶為據點,戰事時起。所以十分寮地區被認為陰氣較重,村民於是燃放天燈以求平安。

六、天燈音似臺語發音「添丁」之意,因此求子或是家中添丁,都以放天燈來討吉利。據說以溪為界的南山村與十分村,每年村莊內新添了幾位壯丁,過年期間2村村民就放同樣數量的天燈升空,表示慶賀。

天燈的外型上寬下窄,以竹篾(音同滅)為骨架,外糊棉紙或油皮紙,底座以鐵絲架成十字狀,其原理與熱氣球相同。施放過程首先檢查天燈有無破損,再取出塑膠袋裡沾上煤油附加沙拉油混和液的金紙,使之鬆散能讓空氣流通,接下來將鐵線倒折,使金紙不致脫落。點天燈前,要先由兩人將天燈上方4個角提高拉平,另1人將金紙的四個角點燃,並將底部貼靠地面,使其熱氣充滿後再放手,天燈隨即升空。傳統天燈使用12張金紙,大型天燈由專業師傅製作,使用金紙數量則視大小比例而酌予增加。

放天燈已由早期報平安、警示聯絡的用途,轉變為許願、祈福之意。由於天燈節活動,幾位天燈藝師研發大型天燈和造型天燈的製作,於民國89年(公元2000年)曾製作出18.98公尺的巨型天燈,並成功申請列入金氏世界紀錄。藝師也與埔里造紙業者合作突破製紙技術,發展出彩色天燈專用紙,讓每年天燈節的天空更顯繽紛。
天燈施放前,施放者多先用墨筆或朱筆在天燈上書寫心願,祈求願望隨天燈直達天聽。
天燈施放前,施放者多先用墨筆或朱筆在天燈上書寫心願,祈求願望隨天燈直達天聽。
天燈藝師近期也與埔里造紙業者合作突破製紙技術,發展出彩色天燈專用紙,讓每年天燈節的天空更顯繽紛。
天燈藝師近期也與埔里造紙業者合作突破製紙技術,發展出彩色天燈專用紙,讓每年天燈節的天空更顯繽紛。
因應天燈節活動,自民國89年(公元2000年)開始研發大型天燈和造型天燈的製作,圖為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熊貓造型主燈。
因應天燈節活動,自民國89年(公元2000年)開始研發大型天燈和造型天燈的製作,圖為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熊貓造型主燈。

文獻資料

  • 1.吳敏惠(2014)。《新北市口述歷史民俗類:天籟樂土‧燈火相傳》。新北市:新北市文化局。 
  • 2.傳統藝術編輯室(2002)。〈飄上天際的星火:平溪天燈照平安〉。傳統藝術17:38-39。 
  • 3.廖櫻華主編(2009)。《天燈之鄉,希望的國度:臺北縣平溪國際天燈節十年回憶輯1999-2008》。臺北縣:北縣觀光旅遊局。 
  • 4.鍾明盛(2000)。《平溪之美:天燈民俗文化產業史》。臺北縣:北縣平溪鄉公所。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