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臺南興濟宮

臺南興濟宮
*
臺南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北區成功路86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2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18年(西元1679年)
經 緯 度: 120.20623,22.99843
指定/登錄機關: 臺南市
公告文號: 台內民字第357272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70條綜合評定之

主題導覽

興濟宮位於舊時的鎮北坊大觀音亭右鄰,主祀保生大帝,是臺灣創建極早的大道公廟,由於名稱上的不同,又稱真君廟或開山宮,一般以頂大道稱之,有別於位於下大道的良皇宮。

興濟宮的門神彩繪為府城名師陳壽彝(西元1934-2012年)之作,大門上繪秦叔寶(西元?-638年)與尉遲恭(西元585-658年),畫中以金線描繪輪廓、線條突出,有獨特風格。建築為閩式木構磚造,裝飾豐富的三川殿、供奉保生大帝、龍虎井及拜庭的正殿,和水廊後方的後殿組成,目前與大觀音亭兩廟間還保留當時前來祭祀的官員更衣休憩的官廳,是目前臺灣難得一見還保有官廳的廟宇。

發展源流

明朝永曆32年(西元1678年),軍民在臺灣府城的尖山南坡建「觀音宮」,供奉觀音菩薩。康熙時重修擴建之後,因拜亭採用了抱廈的形式而改名「觀音亭」。隔年(西元1679年),來自泉州同安鄭軍將士又在「大觀音亭」旁,興建「大道公廟」(今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後為與同樣主祀保生大帝的良皇宮分別,稱「頂大道」,良皇宮則稱「下大道」。

臺灣府城居民主要來自福建漳州、泉州二府,奉祀保生大帝的廟宇很多,遠自荷蘭占據臺灣時,即已建廟於廣儲東里(今新化),至明鄭時期(西元1662-1683年),鄭氏及諸將士多漳、泉人士,奉祀保生大帝的廟宇漸增,興濟宮乃應運而生。

興濟宮分別於清朝嘉慶2年(西元1797年)、清朝道光11年(西元1831年)與清朝同治10年(西元1871年)整修過。在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之後,因所謂的「開山撫番」,導致官兵多染上瘟疫等傳染病,所以與大觀音亭兩廟的香火日益興盛,成為府城裡同類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廟。這些參與的官兵曾向興濟宮之保生大帝祈求保佑,後來果然靈驗,因而上報朝廷,乃下令將興濟宮列入祀典,成為臺灣唯一有列入官方祀典春秋二祭的保生大帝廟。

進入日本時代初期,興濟宮和大觀音亭兩廟曾於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一起重修,到了日本時代末年,興濟宮春秋二祭因故中斷。太平洋戰爭中,大觀音亭和興濟宮受創,遂於戰後的民國38年(西元1949年)重修,而最近一次整修是在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

主要特色

臺灣供奉保生大帝、媽祖以及關聖帝君的廟宇往往備有藥籤筒,以供善男信女求取藥籤昔日醫藥尚未普及之際,保生大帝的藥籤廣受信徒依賴,開出的藥籤也最多,信徒除了可當面祈求保生大帝將病魔驅除外,亦可求取藥方,抓藥回去給予病患服用。

興濟宮中門門神,是名家陳壽彝的作品,畫的是秦叔寶(西元?-638年)與尉遲恭(西元585-658年),神采奕奕,器宇軒昂,用色以青綠、朱紅為主,金邊勾勒。兩側門上的36位官將,據說是保生大帝的文武將,表情各異,姿態也不同。石獅雄踞大門,這對石獅,公獅腳踏彩球,母獅足扶幼獅,一個雄壯威武,一個溫柔情深,頗堪玩味,這都是道光年間所雕造。

興濟宮三川殿中懸掛一對清光緒8年(西元1882年)臺灣知府周懋琦(生卒年不詳)所撰對聯:「秉筆陋元臣醫藥神靈宋史漏收方伎傳,熙朝修祀典馨香朔望清時合祭觀音亭。」聯中記述清同治、光緒年間官兵「開山撫番」時,苦於水土不服,所以就近祝禱於保生大帝,後果有所靈驗,遂由欽差巡撫諭令官員「朔望捻香,春秋致祭,以答鴻庥」。也就是除了春秋二季之外,農曆每個月初一、十五都需要前來捻香,且合祭觀音亭,此即興濟宮列為祀典官廟的由來。

在大觀音亭與興濟宮之間建有『官廳』,與兩座廟宇以八角門互相連通,當時做為官員致祭時整肅儀容與休憩的場所。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所屬之官廳已是全臺僅存保有官廳的廟宇。

祀典興濟宮內殿一隅,柔和的色溫,簡單明亮中又不失莊嚴,前來參拜也能得到內心的平靜。
祀典興濟宮內殿一隅,柔和的色溫,簡單明亮中又不失莊嚴,前來參拜也能得到內心的平靜。
介於大觀音亭興濟宮之間的官廳,做為官員致祭時整肅儀容與休憩的場所,見證了祀典興濟宮在清代重要的歷史地位。
介於大觀音亭興濟宮之間的官廳,做為官員致祭時整肅儀容與休憩的場所,見證了祀典興濟宮在清代重要的歷史地位。
題材取自神龍患有嚴重眼疾,遂變成人形來找吳夲(又稱大道公,吳真人、保生大帝)醫治,但一眼被看穿真身,並給予藥方治癒其眼,令神龍佩服。
題材取自神龍患有嚴重眼疾,遂變成人形來找吳夲(又稱大道公,吳真人、保生大帝)醫治,但一眼被看穿真身,並給予藥方治癒其眼,令神龍佩服。
奉旨祀典,旨字高於奉象徵承接聖旨之意。
奉旨祀典,旨字高於奉象徵承接聖旨之意。
題材取自吳夲於山中採藥時,遇一白額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難當,遇吳真人乃垂首趨附,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責其惡,見其知悔,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為吳真人座騎。
題材取自吳夲於山中採藥時,遇一白額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難當,遇吳真人乃垂首趨附,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責其惡,見其知悔,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為吳真人座騎。
保生大帝駕前36官將。傳說玄天上帝為了斬妖除魔故向保生大帝商借玉皇大帝所賜之寶劍,保生大帝非常喜愛這寶劍,遂要求玄天上帝用他所屬的36官將做為抵押,才能將寶劍借給玄天上帝,把劍鞘留在自己身邊。
保生大帝駕前36官將。傳說玄天上帝為了斬妖除魔故向保生大帝商借玉皇大帝所賜之寶劍,保生大帝非常喜愛這寶劍,遂要求玄天上帝用他所屬的36官將做為抵押,才能將寶劍借給玄天上帝,把劍鞘留在自己身邊。
保生大帝點龍眼神蹟故事,躍然於正殿後方照牆。
保生大帝點龍眼神蹟故事,躍然於正殿後方照牆。
廟內刻有保生大帝治虎喉的故事
廟內刻有保生大帝治虎喉的故事
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王得祿(西元1770-1842年)敬獻「保愛生民」匾額。
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王得祿(西元1770-1842年)敬獻「保愛生民」匾額。

文獻資料

  • 1.傅朝卿(2001)。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 2.高拱乾纂輯、周元文增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4)。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3.周茂欽(2013)。臺南大道公信仰研究。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條目參照

  • 祀典大觀音亭
  • 下大道良皇宮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