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房裡順天宮

房裡順天宮
*
苑裡房里順天宮在古樸的建築氛圍中,匯集著房里古城房的民情人文,更見證苑裡鎮的在地歷史。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房裡里1鄰南房26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10年10月21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道光28年(西元1848年)
經 緯 度: 120.64661,24.43503
指定/登錄機關: 苗栗縣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97510211號
資產保存者: 土地所有人(私有)︰房裡順天宮管理委員會 古先生管理人︰順天宮管理委員會

指定/登錄理由

該建物經歷次修建更送,但仍保留部分舊有殘跡,與地區早期開發與歷史發展有密切關係,為當地信仰中心,具墾拓意義,具登錄歷史建築價值。

主題導覽

苗栗苑裡地區原為平埔族道卡斯族居住地,古稱「房裡社」,媽祖信仰於清代隨著漢人移入此地。清道光、咸豐年間,本地發生諸多大小規模的漳泉與閩粵械鬥,以泉州人為主的族群往南於房裡街聚集,當時為了保護家園,在清咸豐5年(西元1855年) ,房裡街開始興建土石城牆,亦是今日所稱「房裡古城」。

位於「房裡古城」內的房裡順天宮,有「城內媽祖」之稱,建於清道光28年(西元1848年),主要歷經兩次修建,分別為日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與民國53年(西元1964年),雖然整體建築經過改建,但仍保有歷史痕跡與古樸風貌,形成構造僅平面一層,正殿採雙連山牆空間,後平面向左右延伸,格局類似二進二護龍二配殿,加上日本時代興建的拜亭。

發展源流

苗栗苑裡地區原為平埔族道卡斯族居住地,古稱「房里社」,清代漢人移墾媽祖信仰隨之進入,清乾隆29年(西元1764年)《續修臺灣府志》裡,已有「房裏莊即蓬山莊。距廳九十六里」的記載。清道光、咸豐年間,臺灣族群間大小械鬥頻傳,本地也在歷經幾次械鬥後,產生族群分別聚集的情形,普遍粵人士聚集通霄,漳人聚集於苑里街,而泉人則往南於房里街聚集,也因此有苑里、房里各自發展的情形。

關於興建年代有兩種說法,一為口傳記載,於清雍正2年(西元1724年)建立,相傳為臺灣海線最古老的廟宇。二為《新竹縣采訪冊》記錄:「在房裏街,距竹城西南80里,道光28年建,廟宇37坪5合。」其中意即其建於清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對照「房里古城」建造的時間,是較為可信的說法。

清咸豐5年(西元1855年)為了保衛家園而興建城牆,成為當時少數擁有土石城牆的市街,也是今日所稱的「房里古城」。苑裡房里順天宮因位於「房里古城」,自古有「城內媽祖」之稱;爾後見證先民開墾奮鬥的過程,更是苑裡鎮重要的人文發源地,與「城外媽祖」慈和宮同為苑裡地方居民的二大信仰中心。

順天宮歷經多次的修建,仍保有歷史的痕跡,與義渡碑、房里老街、「蔡泉盛號」古厝及陳家古厝等,皆為房里古城中屹立不搖的古蹟。民國92年(西元2003年)苗栗縣政府規劃「房里傳統聚落風貌再造規劃再造工程」,運用在地素材將古城入口意象與順天宮牌樓融合,並於順天宮周遭地廣場舖面、設置特色休憩空間,希望透過塑造文化環境空間,吸引遊客駐足,展現房里古城新風貌。

主要特色

苑裡房里順天宮最主要的修建,分別為日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與民國53年(西元1964年),雖然整體建築經過改建,但仍保有歷史痕跡與古樸風貌,形成構造僅平面一層,正殿採雙連山牆空間,後平面向左右延伸,格局類似二進二護龍二配殿,加上日本時代興建的拜亭。

主體建築的屋頂為硬山擱檁式,硬山擱檁是一種將檁條支撐在坡屋面山牆設計,用料簡單且布置靈活,屋面裝飾剪黏以三層面脊飾做成。正殿為夯土牆面(夯土牆:以紅泥、粗砂、石灰塊經過夯實後所製成的建材),厚度有2呎2吋,為全臺廟宇中少見之厚;門檻前石階用唐山石砌成,正門面上的窗櫺與門檻皆用福州杉所建而成。

關於廟中有年代記載的牌匾比較古老的有三塊,一是款落製於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正門門楣上之「順天宮」木製宮匾,二是順天宮重修落成由信徒於清光緒17年(西元1891年)所獻「澤溥生民」匾;三是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信徒所獻的「與天同功」匾,以金屬打造,相當特別。

順天宮正殿主祀媽祖,左右分別供奉註生娘娘及城隍爺,左側殿供奉玄天上帝,左側廂房則奉祀五斗星君,右側殿供奉神農大帝。進香活動過去是以每年農曆3月22日開始,隔天回來;後來擴大規模,都以擲筊決定,形成各聚落有不同進香期程的情況。目前順天宮的進香路線大致為:和美普道院、口北極殿、新港太公廟、笨港口港口宮、溪北六興宮、新港奉天宮。

昔日順天宮前廣場曾是市集,廟裡設有「公秤」,凡市場買賣都需要秤重,皆由廟公主持過秤。廣場旁所立的「房里溪官義渡示禁碑」見證淡水廳同知婁雲(生卒年不詳)設置義渡基金的歷史,清乾隆3年(西元1738年)之前,原屬官辦的船筏業改為民營後,頻傳船夫被勒索,婁雲為改善此狀況,邀請地方仕紳捐助義渡基金,購買土地後並租賃,所得之租金供於轄內設置6處義渡工資,堪稱臺灣官義渡制的先驅。

苑裡房里順天宮近代主要歷經兩次修建,分別為日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與民國53年(西元1964年)。構造為平面獨立正殿採雙連山牆空間,後平面向左右擴張,格局類似二進二護龍二配殿,加上日本時代興建的拜亭,成為今日所見樣貌。

屋頂為硬山擱檁,屋面以3層面脊飾做裝飾剪黏;雕樑純樸,正殿兩旁的「夯土牆」厚度有2 呎2吋之寬,是全臺廟宇中少見,雖經改建,但仍保有歷史的痕跡與古樸的風貌;門檻前石階以唐山石砌成,正門旁的窗櫺與門檻都是用福州杉建築而成。

順天宮正殿主祀媽祖,右側殿供奉神農大帝。
順天宮正殿主祀媽祖,右側殿供奉神農大帝。
正殿雕刻精細四方形狻猊神獸銅製淨香爐
正殿雕刻精細四方形狻猊神獸銅製淨香爐
媽祖金身前「敕封天上聖母」神牌
媽祖金身前「敕封天上聖母」神牌
屋頂為硬山擱檁,屋面以3層面脊飾做裝飾剪黏。
屋頂為硬山擱檁,屋面以3層面脊飾做裝飾剪黏。
宮中有小尺寸的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像,很特別具有古風。
宮中有小尺寸的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像,很特別具有古風。
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由房里莊弟子黃淺(生卒年不詳)所獻的「與天同功」匾,以金屬打造,相當特別,也成為順天宮裡少數的匾額之一。
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由房里莊弟子黃淺(生卒年不詳)所獻的「與天同功」匾,以金屬打造,相當特別,也成為順天宮裡少數的匾額之一。
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門楣之「順天宮」木製宮匾
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門楣之「順天宮」木製宮匾
於清光緒17年(西元1891年)所獻「澤溥生民」匾,這是順天宮中最久遠的匾額。
於清光緒17年(西元1891年)所獻「澤溥生民」匾,這是順天宮中最久遠的匾額。
廣場旁所立「房里溪官義渡示禁碑」。清乾隆3年以前,因屢傳船夫勒索,淡水廳同知婁雲(生卒年不詳)著手邀請地方仕紳捐助義渡基金,購買土地後並租賃,所得之租金,供於轄內設置6處義渡工資,為臺灣官義渡制的先驅。
廣場旁所立「房里溪官義渡示禁碑」。清乾隆3年以前,因屢傳船夫勒索,淡水廳同知婁雲(生卒年不詳)著手邀請地方仕紳捐助義渡基金,購買土地後並租賃,所得之租金,供於轄內設置6處義渡工資,為臺灣官義渡制的先驅。

文獻資料

  • 1.張鉦雧(2002)。苑裡鎮誌,下冊。苗栗縣︰苗栗縣苑裡鎮公所。
  • 2.苗栗縣再造苑裡鎮房里古城風貌(2002)。大紀元電子報。摘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2/10/8/n233582.htm
  • 3.苑裡房里順天宮(2010)。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01021000001
  • 4.房里溪官義渡示禁碑記(不著年代)。臺灣記憶-臺灣碑碣拓片。國家圖書館。摘自︰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document_ink_detail.hpg&subject_name=臺灣碑碣拓片
  • 5.余文儀(清乾隆29年)。續修臺灣府志,2,107。百家諸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摘自︰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
  • 6.陳朝龍、鄭鵬雲(清光緒20年;西元2012年編輯)。新竹縣采訪冊,3。臺灣文獻叢刊,61。臺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條目參照

  • 房里溪官義渡示禁碑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