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鹿港文武廟

鹿港文武廟
*
鹿港文武廟是由文祠、武廟及文開書院所組成的一大建築群,圖為武廟外觀。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街尾里青雲路2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2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文祠︰清嘉慶11年(西元1806年)武廟︰清嘉慶16年(西元1811年)文開書院︰清道光4年(西元1824年)
經 緯 度: 120.43793,24.04913
指定/登錄機關: 彰化縣
公告文號: 74台內民字第357272號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鹿港文武廟為三合一式的傳統文教祭祀空間,是以文祠居中、文開書院居左、武廟居右等三個體組成的一大建築群,見證歷史傳承,具有保存價值。

主題導覽

鹿港文武廟實際上包括文祠、武廟這兩座祠廟,文祠奉祀文昌帝君、武廟奉祀關聖帝君,因二者相鄰,所以一般皆以文武廟稱呼,再加上文開書院在旁一字排開,正面看來是三位一體的祠宇建築群,格局寬闊宏偉而具歷史價值。

文開書院的建築空間包含三川殿、正殿及後堂。三川殿的木構件保存清道光年間的建築風格,石柱楹聯上有鄧傳安(生卒年不詳)所書「賓日有祥興雲有兆,希賢得地入道得門」墨跡。文開書院的倡設,雖然建築年代不及文武廟早,但其在鹿港往日文風昌盛具體象徵上,深具歷史重要性。

文祠、武廟與文開書院3座傳統建築,分別以不同的面向,見證了鹿港信仰、商業與文化的發展史,也是鹿港文風鼎盛的代表象徵。

發展源流

文武廟的設立,緣起於鹿港文風興盛,由鹿港同知(今縣市首長地位)薛志亮(不詳-西元1813年)率地方士紳捐資倡建文祠,以供「文昌帝君」,為士子會文結社之處。當年文祠落成時,鹿港最早的藝文團體「拔社」便在此展開活動,不少文人雅士均在此論詩評學,可說是當地文人學子的精神領導中心。

武廟也是由官民合資共建,主因是清朝崇信關聖,地方凡有文廟者必列武廟。關聖帝君重信講義,受敬奉為「商業守護神」,更是地方人士義結金蘭之盟的所在。武廟因鹿港商業鼎盛,長年皆有地方商人祭祀,自清嘉慶末年至日本時代,都有不斷整修的紀錄,也是三座建築創建至今唯一香火沒有斷過的廟宇。

文開書院的倡設,雖然建築年代不及文武廟早,但是其所代表鹿港往日文風昌盛具體象徵的重要性,非文武廟所能比擬。清道光4年(西元1824年)創建的文開書院,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西元1612-1688年),字「文開」,他於荷蘭時期至臺灣從事教育工作,被譽為「開臺文化之父」。文開書院主祀朱熹(西元1130-1200年),自落成後,在清道光至清光緒年間,孕育多位舉人進士,先後有6名進士、9名舉人及百餘名秀才榮登科舉,大開鹿港文風。

到了日本時代,於鹿港設置公學校,因為擔心儒生聚會容易滋生事端,當時文開書院的講課被迫暫停;另外,因為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西元1847-1895年)曾在書院停留,因而當時一度改稱「北白川宮紀念堂」。

二戰後,鹿港文武廟曾經做為國軍駐紮之地,於民國64年(西元1975年)文開書院遭逢火災毀損,還波及一旁文祠,書院與文祠,因而一度遭到廢置,直到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經指定為縣定古蹟,才依仿古重建方式進行大幅修繕,使文祠與書院能恢復舊有建築風貌。民國88年(西元1999年)遭逢921大地震,文開書院再次受損,歷經數年重修,於民國94年(西元2005年)完成整體修復,是現今所見的鹿港文武廟風貌。

主要特色

文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正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祭祀空間,兩壁有許多鹿港近代書法名家如歐陽錦華(西元1924-2012年)等人的作品,除了書法外,隨處可見木雕彩繪。文祠前方有一座水池,稱為泮池。昔日古人應試及第,需至文昌祠祭祀,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插於帽緣,故考取秀才功名者,又稱「入泮」。

武廟為二進帶二廂格局,主要色調幾乎以紅色為主,武廟所奉祀的關聖帝君神像,為福建名師雕塑,威儀凜然。武廟也是這三座建築物中,唯一香火不斷的廟宇,廟貌保存古樸,其木構、斗砌牆等仍然完整。

正殿內有清嘉慶16年(西元1811年)所立「藻耀海天」古匾,以及清咸豐4年(西元1854年)「峻極于天」匾,都是武廟之重要文物。而文祠三川殿內有二塊碑文,分別是清嘉慶24年(西元1819年)「重修文武兩祠碑記」,以及清光緒8年(西元1882年)「重修文祠碑記」碑文,為文武兩祠重修紀錄,極為珍貴。武廟右側空地則有一塊「忠魂碑」,以及在書院左廂房壁有兩塊日昭和18年(西元1943年)紀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視察鹿港,在此停留之紀念碑。

文開書院在興建完成時即已具規模,除了用來祭祀之用的前堂恭奉著朱熹(西元1130-1200年)外 ,配祀8位對臺灣文化有貢獻的先賢,另有講堂為上課之用,後堂則是昔日書院山長(院長)起居空間。位於文開書院左廂前方的牆邊,有一塊立於清道光27年(西元1847年)的「公業修款」碑,上面刻文可瞭解到書院當年的經費是由田租而來。正殿神龕上方有一塊「萬世師表」匾額是日大正3年(西元1914年)由當時的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西元1844-1915年)敬獻,是鹿港罕見日本官員落款的匾額。

文開書院的建築為三川殿、正殿及後堂。三川殿的木構件為清道光年間的風格,石柱楹聯上有鄧傳安(生卒年不詳)所書「賓日有祥興雲有兆,希賢得地入道得門」。民國64年(西元1975年)文開書院遭到回祿之災,正殿及後堂燒燬,幸好三川殿的木架構仍保存原有的棟架。

文武廟的石雕,沒有像一般廟宇般精雕細琢,相對顯得古樸。
文武廟的石雕,沒有像一般廟宇般精雕細琢,相對顯得古樸。
文開書院是鹿港地區文化的搖籃,其木構件保存良好。
文開書院是鹿港地區文化的搖籃,其木構件保存良好。
正殿內有清咸豐4年(西元1854年)的「峻極于天」古匾,是武廟的重要文物。
正殿內有清咸豐4年(西元1854年)的「峻極于天」古匾,是武廟的重要文物。
文武兩廟交界之處,有一口久封的「虎井」,當時井水清涼甘甜、流湧不竭,是泡茶品茗用的上等好水,所以有「虎泉煎茗」的雅譽,更享有「蓬萊第一泉」美名。可惜虎井已經淤塞封閉,目前在遺址有修建一座涼亭,供遊客休憩。
文武兩廟交界之處,有一口久封的「虎井」,當時井水清涼甘甜、流湧不竭,是泡茶品茗用的上等好水,所以有「虎泉煎茗」的雅譽,更享有「蓬萊第一泉」美名。可惜虎井已經淤塞封閉,目前在遺址有修建一座涼亭,供遊客休憩。
文祠前方的水池,稱為泮池。昔日古人應試及第,需至文昌祠祭祀,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插在帽緣。
文祠前方的水池,稱為泮池。昔日古人應試及第,需至文昌祠祭祀,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插在帽緣。
文祠三川殿的木雕及彩繪,精緻典雅,蘊藏無盡的文風古意。
文祠三川殿的木雕及彩繪,精緻典雅,蘊藏無盡的文風古意。
文祠兩壁有許多鹿港近代書法名家的作品。
文祠兩壁有許多鹿港近代書法名家的作品。
文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正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空間。
文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正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空間。
武廟所祀奉的關聖帝君神像,為福建名師雕塑,威儀凜然。
武廟所祀奉的關聖帝君神像,為福建名師雕塑,威儀凜然。

文獻資料

  • 1.鹿港文武廟(1985)。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22
  • 2.李奕興(1995)。古來的天地︰彰化縣古蹟導覽手冊。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臺灣鄉土文獻影像。檢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2_00001625
  • 3.楊仁江(1996)。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一)。臺北市:內政部。
  • 4.亞寧;王明蓀(2003)。彰化縣第三級古蹟鹿港文武廟研究規劃。中國技術學院。
  • 5.陳仕賢(2006)。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臺灣鄉土文獻影像。檢自: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4_00003541
  • 6.符宏仁(2008)。鹿港文武廟。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
  • 7.鹿港文武廟(不著年代)。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檢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035

條目參照

  • 日月潭文武廟
  • 宜蘭文昌廟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