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永靖清福宮石板廟

永靖清福宮石板廟
*
永靖清福宮石板廟,目前廟體裡面沒有供奉神明,原祀土地公、土地婆已經移到新的清福宮裡奉祀。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永靖鄉永興路2段202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11年07月0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年間(西元1684-1722年)創建清乾隆40年(西元1775年)重建
經 緯 度: 120.56107,23.92393
指定/登錄機關: 彰化縣
公告文號: 府授文資字第10002395362號
資產保存者: 土地所有人(公有)︰永靖鄉公所建築所有人(私有)︰永靖清福宮管理委員會管理人、使用人︰永靖清福宮管理委員會

指定/登錄理由

1.「永靖清福宮石板廟」為地方開發史之重要證物,具獨特性與歷史意義,且石造土地公廟甚具技術史之意義。
2.本廟廟體為清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5年)以來之歷史原件,為二百年以上建築物,原貌保存良好,以及廟壁雕刻之碑記,載錄早期開發史人物之歷史事件,具歷史建築登錄價值。

主題導覽

清福宮石板廟位於彰化縣永靖鄉陳厝厝,粵籍潮州府饒平地方的客家人當年到大武郡拓墾,帶來故鄉的伯公香火保佑族人。待開發到一定規模後,招募金錢在土地上蓋了伯公廟庇佑鄉土,即為現今清福宮的前身。後來在清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5年),以石板為建材,建成現今看到的模樣。

清福宮在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改建,原拆除本來的石板廟體,改為新的廟宇,後來經過地方人士奔走勘查,基於緬懷先人的心情而保留石板廟,將原本的石板廟體遷移到五汴巷。之後在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再次遷回原址,位於新清福宮的廟埕前方,新舊廟體一起保佑鄉土。

發展源流

彰化縣永靖地區早期由粵籍移民入墾,主要來自廣東潮州府饒平縣,於清嘉慶、道光年間(西元1796-1850年)成為粵籍聚落,地方上常見粵籍之信仰廟宇,例如三山國王廟。

中國東南沿海到臺灣開墾的族群,以泉、漳、客為主,泉州人勢力最大,來臺時間也最早,占據最靠港口位置,交通也便利;漳州人次之,可能占據山邊的平原地帶;客家人比較晚,只能開墾相對貧瘠之處。

大武郡這一帶的客家移民雖然還是在平原區開墾,但是相對來說,土地比較貧瘠,要等到15莊圳完工後,此地才受益於灌溉系統,成為首善農業區。大武郡包含今彰化縣埔心、社頭二鄉全部,和田中鎮、永靖鄉、員林鎮、溪湖鎮、田尾鄉的大部分,並且也包括南投縣的南投市與名間鄉各一小部分,此地之先人多來自廣東潮州府的饒平縣。

先人渡海來臺,多會帶著家鄉的保護神,等到落地生根之後再建廟奉祀。清康熙年間(西元1684-1722年),饒平客家人來大武郡,落腳陳厝厝莊(今永靖鄉東寧村與永興村),在土地上先蓋了伯公廟,就是漳、泉等閩籍住民所認知的土地公廟,希望伯公可以庇佑四方土地,讓人們在此地生根落腳。

後來伯公庇佑,使得永靖當地的家族開支散葉繁榮一時,有感於伯公神靈,所以在清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5年,有一說是雍正年間,西元1723-1735年)將原本的土埆廟體改建為現在所見的石板廟體,距今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原本的清福宮幾經改建,原在陳厝厝莊腳的廟體,已經改成全新的廟宇建築,而最初的石板廟體幾經搬遷,目前已經搬回原址,見證了大武郡西保的開發歷史。

主要特色

客家人的「伯公」信仰與閩人的土地公信仰相同,都是土地的保護神,神格雖然不高,卻與土地上的住民緊密相連。伯公在客家話中指「祖父的哥哥」,從稱謂上可看到客家人對於土地公的親暱感情。

通常閩人的土地公廟,一個村莊才有一個土地公廟,或是福德祠,而伯公廟則不然,在客家聚落中四處可見伯公廟或伯公祠。早期客家移民生活困苦,謀生艱難,先民只要到新地方,就會奉祀伯公以保佑土地安康、人畜平安,所以常常見到大樹下會有伯公,可能是用簡單的草寮搭建,或者三塊石板疊成,伯公就成為客家聚落裡面最常見的信仰對象與心靈寄託。

最早的清福宮是用土埆搭建,後來先人感念伯公庇佑,在乾隆40年(西元1775年)改建為石板構造,在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的「清福宮石板廟遷移記事」,則認為清雍正年間改建,廟體由16塊花崗石建成,其石材來源都是來自貿易的戎克船之壓艙石,其石板上刻有捐獻人的名字,這些名字跟地方姓氏的族譜相符,石板廟見證了先民開墾的歷程。石板廟的屋頂是用石材覆蓋,在屋脊上用了精巧的燕尾造型,屋頂上小巧的燕尾,雖然不及大廟燕尾脊精緻,但做工依然不馬虎。

石板廟的結構很完整,在廟身側邊石板還刻有沿革、捐獻人姓名以及禁止事項,例如不能任意攀折伯公廟旁的花木等,不過可惜的是,這份石刻沿革並沒有落款與時間。

清福宮內主祀的伯公,即閩南人信仰中的土地公。
清福宮內主祀的伯公,即閩南人信仰中的土地公。
福宮的山牆採硬山屋頂,上方鑿挖通風孔。
福宮的山牆採硬山屋頂,上方鑿挖通風孔。
廟裡的香爐座也是石材製成,看起來頗有年代痕跡。
廟裡的香爐座也是石材製成,看起來頗有年代痕跡。
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改建後的清福宮。規模比原有的石板廟大得多,但依然保留伯公廟的精神。
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改建後的清福宮。規模比原有的石板廟大得多,但依然保留伯公廟的精神。
目前石板廟已經移回原址,位於新的清福宮的左側廣場,以石板廟為主角新建了景觀公園。
目前石板廟已經移回原址,位於新的清福宮的左側廣場,以石板廟為主角新建了景觀公園。
石板廟的屋頂也是用石材覆蓋,在屋脊上用了精巧的燕尾造型。屋頂上小巧的燕尾,雖然不及大廟燕尾脊精緻,但做工還是不馬虎。
石板廟的屋頂也是用石材覆蓋,在屋脊上用了精巧的燕尾造型。屋頂上小巧的燕尾,雖然不及大廟燕尾脊精緻,但做工還是不馬虎。
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搬遷回原址後,也在石板廟旁立碑記錄。
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搬遷回原址後,也在石板廟旁立碑記錄。
石板廟的側邊石材上有「重修清福宮碑記」,記錄捐獻人與禁止事項。
石板廟的側邊石材上有「重修清福宮碑記」,記錄捐獻人與禁止事項。
在清福宮的右側,即石板廟的對面有五營將軍廟。
在清福宮的右側,即石板廟的對面有五營將軍廟。

文獻資料

  • 1.張瑞和(1995)。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彰化:彰化縣永靖鄉公所
  • 2.許名勝(2012)。大武郡保的故事。檢自︰https://lms.hust.edu.tw/1471/doc/15111
  • 3.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3)。土地公信仰起源與傳說。檢自︰https://tongluo-pekkong.thcdc.hakka.gov.tw/dispPageBox/topic/TudiCP.aspx?ddsPageID=TOKNOW

條目參照

  • 舊達達港糶糴村糧埤伯公(範圍:伯公後方擋土牆、榕樹、涼亭、香爐)
  • 龍肚鍾富郎派下夥房
  • 伯公及菸樓
  • 九芎林里社貞官伯公
  • 瀰濃庄里社真官伯公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