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新營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
*
新營太子宮是全臺著名的太子爺廟宇之一,創建於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新營區太北里太子宮45-2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99年11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
經 緯 度: 120.27332,23.29508
指定/登錄機關: 臺南市
公告文號: 府民禮字第156917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主題導覽

新營太子宮是全臺著名的太子爺廟宇之一,創建於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由先民奉請原鄉中壇元帥來臺,最一開始是以搭建草寮奉祀,後來太子爺信仰陸續擴大,廟宇也由草寮改建成磚造廟宇。清光緒9年(西元1883年)移至現今廟址。於民國69年(西元1980年)保留舊廟,於廟後另建新廟。

太子宮廟宇雖然不大,但廟中各項剪黏、木雕等,皆為精美工藝之作,拜亭的洗石子石柱與神龕的木雕為太子宮著名的建築瑰寶,門神也是由著名彩繪大師潘麗水(西元1914-1995年)繪製而成。廟中有許多匾額,像是「保祐命之」、「其盛矣乎」,都是太子宮在信仰與歷史中最佳的見證。

發展源流

新營太子宮建於清康熙年間(西元1684-1723年),清初先民許培元、洪濟舟、何世平、周以德、林中成(皆生卒年不詳)等信士經「中壇元帥」太子爺指點,自原鄉奉請神尊渡海來臺,一開始到安平一帶,原本要在此登陸,但太子爺指示不可貿然行動,因此眾人往北,來到倒風內海於一汊港登陸。登陸之後,許培元等五人經由太子爺指示,於該地搭建草寮奉祀。
 
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眾人倡議建廟,擇地於莊南鯉魚池畔,廟名取「太子宮」。因太子爺靈驗,因此該地的名稱為太子宮,現今依然有許多當地人沿用此稱。
 
太子宮一帶,在百年前就已稱為「太子宮莊」,清初隸屬於臺灣府諸羅縣赤山、茅港尾、佳里興等三保,清乾隆年間改隸新設之太子宮保且以太子宮莊為保頭。日本時代歷經多次改制,最後隸屬於新營郡新營街的「太子宮」大字,從中可以知道太子宮對於在地有極重要之影響。清雍正6年(西元1728年)太子宮擴建,清光緒9年(西元1883年)因廟宇年久失修,由地方長老提議重建太子宮,廟址也遷至現今舊廟所在地。
 
日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由李瑞霖(西元1900-1977年)發起修建及增建拜亭,成為現今廟貌。民國38年(西元1949年)、民國53年(西元1964年)皆有進行整修。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廟內香爐發爐,經請示後決定新建廟宇。過程中地方諸位人士因感舊廟對於在地有極具重要意義,希望可以保留下來,經過多次討論後,最後於太子爺案前擲筊請示,獲保留舊廟,並於廟後擇地(今新廟所在)另建新廟之示。新廟於民國69年(西元1980年)動土,至民國81年(西元1992年)竣工落成。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廟宇因此有受損,同年10月以廟宇建築及各項裝飾構件,具精美水準富有藝術價值,以及廟宇對於地方歷史有極重要意義,將新營太子宮舊廟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92年(西元2003年)進行古蹟修復,隔年竣工。

主要特色

新營太子宮現今廟貌為清光緒與日昭和年間增修,廟宇格局為單開間,正殿前設拜亭,帶東西護室,廟門開三門。
 
太子宮的拜亭是以捲棚式八柱建構而成,屋頂有許多精緻的剪黏作品,正脊以雙龍朝龍馬負珠呈現,下方以八仙做為主題。拜亭屋架是採用兩通四瓜的形式,中間的兩根桁檁上頭繪製兩儀、四象,兩旁搭配各式斗拱與精緻的彩繪。此外,拜亭的柱子是以洗石子工法製成,前方中間還有一對楹聯,上頭的圖案與字體也是用洗石子雕塑而成。
 
正殿屋頂正脊的剪黏,以雙龍朝珠搭配魚躍龍門呈現,脊壁的部分前後戲文,分別為花木蘭代父從軍、公雞鬥戲做為主題。廟門兩旁牆堵以洗石子方式雕塑出龍虎圖。廟門部分兩旁門扇以木雕呈現,中間的門神是國寶彩繪大師潘麗水(西元1914年-1995)之作。
 
正殿內神龕上的木雕也是廟中精美作品,像是太子爺神房前方的欄杆罩與兩旁神龕上方的天灣罩,皆是廟內最悠久的木雕品。正殿中間神龕祀奉太子宮主神金吒太子、木吒太子、哪吒太子三位太子爺,其中哪吒太子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壇元帥,配祀土地公與虎爺公。
 
廟內除了有精緻的彩繪、雕塑外,匾額也是太子宮的珍寶,廟門正門內側上方有「保祐命之」一匾,此匾為清光緒年間太子宮廟宇落成,由臺南府城四聯境普濟殿鏞鏘社敬獻,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太子宮啟建羅天大醮,普濟殿再次以「保祐命之」製作新匾致贈太子宮,此匾尺寸更為原來數倍之大,現懸掛於新廟拜亭。
 
由鹽水護庇宮所敬獻的「威靈顯赫」匾額,為民國62年(西元1973年),鹽水護庇宮媽祖南巡36莊時,由廟方所敬獻。拜亭上方「其盛矣乎」古匾,為日大正年間整修落成時所敬獻,從中可以了解到太子宮的歷史與文化足跡。
 
除了廟宇建工精緻外,在信仰方面太子宮也是全臺著名的太子爺信仰廟宇之一,當中每年的進香祭典亦是在地之重要文化,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由臺南市政府將此項文化登錄為市定民俗,太子宮也成為臺南市擁有古蹟與市定民俗的廟宇之一。

太子宮新舊廟照合影,廟方保留舊廟建築,並在後方另建新廟,讓新舊廟並存。
太子宮新舊廟照合影,廟方保留舊廟建築,並在後方另建新廟,讓新舊廟並存。
太子宮兩側廂房之一,為清光緒年間(西元1875-1895年)於現址新建時所建。
太子宮兩側廂房之一,為清光緒年間(西元1875-1895年)於現址新建時所建。
拜亭洗石子石柱與精美的剪黏,拜亭石柱為該廟的特色之一,前方楹聯也是以洗石子方式呈現。
拜亭洗石子石柱與精美的剪黏,拜亭石柱為該廟的特色之一,前方楹聯也是以洗石子方式呈現。
正殿神龕欄杆罩,此為廟中保留歷史最悠久的木雕作品之一。
正殿神龕欄杆罩,此為廟中保留歷史最悠久的木雕作品之一。
「保祐命之」匾,為清光緒年間太子宮廟宇落成,由臺南府城四聯境普濟殿鏞鏘社敬獻。
「保祐命之」匾,為清光緒年間太子宮廟宇落成,由臺南府城四聯境普濟殿鏞鏘社敬獻。
拜亭屋架兩通四瓜與其他斗拱,皆是精美木作。
拜亭屋架兩通四瓜與其他斗拱,皆是精美木作。
拜亭上方「其盛矣乎」匾,為日大正年間整修落成時所敬獻,從中可以了解太子宮的興盛足跡。
拜亭上方「其盛矣乎」匾,為日大正年間整修落成時所敬獻,從中可以了解太子宮的興盛足跡。
拜亭屋頂有許多精緻的剪黏作品,正脊以雙龍朝龍馬負珠為題呈現。
拜亭屋頂有許多精緻的剪黏作品,正脊以雙龍朝龍馬負珠為題呈現。
門神由著名國寶彩繪大師潘麗水(西元1914-1995年)繪製而成
門神由著名國寶彩繪大師潘麗水(西元1914-1995年)繪製而成

文獻資料

  • 1.新營太子宮(1999)。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91119000005
  • 2.許献平(2012)。新營太子宮志。臺南:新營太子宮太子爺廟管理委員會。
  • 3.新營太子宮太子爺生進香祭典(201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40924000003
  • 4.許献平等作(2017)。新營太子宮羅天大醮志。臺南:新營太子宮太子爺廟管理委員會。

條目參照

  • 新營太子宮太子爺生進香祭典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