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天后宮建築的規模宏偉,造型優美,被譽為美術殿堂。天后宮的結構:屋頂為歇山重簷式。建積百餘坪為5間、3進(3落):「三川殿、媽祖殿、玉皇殿」,殿與殿中間有丹溪墀。所有的建築以石材、木材為主,大半以木架為骨幹。突出的屋簷以「斗栱」支撐,以分散、減輕屋頂的重量,並使屋簷身伸出較遠,這種裝置是古建築特有的「斗栱」技能,為傳統寺廟建築的高度技術,極具有保存價值。
鹿港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為臺灣知名媽祖信仰中心。鹿港居民為區別新祖宮而稱鹿港天后宮為「舊祖宮」,鹿港天后宮與地藏王廟、大將爺廟等廟皆為鹿港的閤港廟,在鹿港的民間信仰中享有崇高地位。
在鹿港的聚落發展中,鹿港天后宮與龍山寺分別位於聚落兩端,鹿港天后宮選擇靠近港口的位置興建,坐東南東朝西北西,廟門面對臺灣海峽,以期庇佑往來船隻,遠眺湄洲天后宮,以示媽祖信仰的淵源關係。
鹿港天后宮建築為三落兩院,三川門與正殿、檐廊仍大致保持昭和年間改建之風格,後殿為民國60年(西元1971年)竣工之廟貌,廟宇建築精緻華麗,木作、石雕、彩繪皆為名師所作,廟內保存豐富歷史文物,堪稱是一座臺灣民間信仰與民間藝術的殿堂。
鹿港天后宮的創建年代各史料不盡相同,根據昭和3年(西元1928年)鹿港文人羅君藍(西元1859-1932年)為鹿港天后宮重修所撰寫的序文提到,鹿港天后宮是清朝康熙22年(西元1683年)由靖海侯施琅的幕僚藍理(西元?-1719年)與湄洲僧侶恭請媽祖神像來臺,並將媽祖神像留在鹿港奉祀,於清朝雍正3年(西元1725年)建廟。
鹿港是一座貿易發達的城鎮,因而清朝嘉慶19年(西元1814年)廟宇建築傾頹,獲得泉、廈郊等八郊,以及船戶、舖戶、地方仕紳的響應,由日茂行林文濬(西元1757-1826年)、太學生施士簡(生卒年不詳)擔任總理,重建工程在清朝嘉慶20年(西元1815年)竣工。
清朝同治8年(西元1869年)鹿港同知孫壽銘(西元1819-1885年)與舉人蔡德芳(西元1824-1899年)招集郊商士民倡議重建鹿港天后宮,此次工程將舊廟拆除重建,為擴大廟宇格局而增加建地面積,並從泉州聘請粧佛師來臺塑造神像,工程至清朝同治13年(西元1874年)10月竣工。
日治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赴湄洲進香,進香回鑾後,地方人士有意重修廟宇,日治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向臺中州提出「鹿港天后宮改築募款許可」的申請,隔年獲得許可,重修工程先由正殿開始,但在昭和5年(西元1930年)受到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導致工程經費拮据而被迫停工,直到昭和8年(西元1933年)開始修建三川殿,邀請彩繪、石雕、木雕名師一起修建,工程在昭和11年(西元1936年)竣工,民國48年(西元1959年),陸續修建凌霄寶殿以及牌坊,即目前所見樣貌。
鹿港天后宮的建築平面布局屬於3落2院之建築格局,3落即三川門、正殿、後殿,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後殿改建竣工,三川門與正殿之間以檐廊相接,三川門與正殿、檐廊仍大致保持昭和年間改建之風格。日治昭和11年(西元1936年)竣工後,因故未舉辦謝土儀式,因而正殿的磚牆上保留施工孔,用以表示鹿港天后宮尚未完成之意。
鹿港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正殿為供奉主神的神聖空間,神龕內的鎮殿媽祖神像為日治昭和年間重建時所塑造的泥塑神像,前方的二鎮神像原是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鎮殿神像,是由泉州「西來園」粧佛師所作的軟身神像,至於開基的湄洲二媽神像則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子時從小神龕內請出,安奉在神龕前方供信徒參拜至端午節。正殿兩旁的廂房分別在左廂房供奉境主公與月老,右廂房供奉註生娘娘與施世榜(西元1671-1743年)的長生祿位。
後殿為兩層樓建築,一樓供奉斗姥與六十甲子太歲星君。二樓明間主祀玉皇大帝神牌,神牌兩旁供奉張天師與玄天上帝神像,神牌前方供奉三官大帝神像,鹿港地區廟宇凡是建醮等重要法會要到後殿迎請三官大帝。左次間供奉註生娘娘神像、左稍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神像、左盡間供奉斗姥與南北斗星君神像,右次間供奉神農大帝神像、右稍間供奉水仙尊王神像、右盡間供奉文昌帝君神像。鹿港在每年端午節前會迎請龍山寺的龍王出寺繞境,龍王與龍舟繞行到鹿港天后宮迎請水仙尊王,水仙尊王坐於龍舟之上,再至賽龍舟場地進行龍舟點睛等儀式。
鹿港天后宮的媽祖信仰歷史悠久,彰化縣政府在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公告「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與「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為民俗,這兩項民俗都是以鹿港天后宮媽祖信仰為核心。
作為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廟宇,鹿港天后宮廟內也保留許多文物,彰化縣政府在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公告「鹿港天后宮胡人負重燭臺一對」、「鹿港天后宮鳳輦」、「鹿港天后宮香爐」、「鹿港天后宮石薰爐」為古物。從信仰祭儀到文物、建築,鹿港天后宮堪稱是一座臺灣民間信仰與民間藝術的殿堂。
正殿明間神龕為王樹發所承包,由泉州木雕師傅黃連吉施作。
鹿港天后宮「祿位公」,中間神位為「大檀越主恩進士勅授文林郎兵馬司副指揮壽寧縣儒學教諭施諱世榜祿位」、左側神位為「大總理六品軍功官章萬春王公長生祿位」、右側神位為「本宮歷代諸僧師蓮座」。
懸掛於正殿明間的「撫我則后」匾,為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世襲靖海侯施琅所敬獻。
正殿明間神龕上方懸掛三方清代御匾,分別是雍正皇帝「神昭海表」、乾隆皇帝「佑濟昭靈」、光緒御賜「與天同功」。
今日所見的正殿建築是日治昭和2年(西元1927年)所建,大木匠師為吳海同。
鹿港天后宮每年抽各行業的公籤,籤詩公布於順風耳神龕外。
後殿二樓明間主祀玉皇大帝神牌,上方長明燈為辜顯榮所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