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碧霞宮

碧霞宮
*
碧霞宮正殿及拜亭外觀全景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鄂王里4鄰城隍街52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97年11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日明治32年(西元1899年)
經 緯 度: 121.75101,24.75928
指定/登錄機關: 宜蘭縣
公告文號: 86府民禮字第137250號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主題導覽

日明治29年(西元1896年)日治之初,宜蘭仕紳不甘受日統治,乃延請新民堂扶鸞而得「宣揚忠孝、感化人心,勸人向善為要,不必回鄉」之神諭,故在開蘭進士楊士芳(西元1826-1903年)與鄉紳發起下,於明治29年(西元1896年)號召建廟事宜,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碧霞宮正殿落成,是臺灣少數以岳飛(西元1103—1142年)為主神之廟宇。

廟中設立「勸善局」與「樂施社」,宣講善書、教化社會,並從事施藥、施棺、助學、濟急等社會福利事業至今。碧霞宮傳有門生制度,歷經百年不墜,維繫百年傳統不斷,為臺灣寺廟僅存之特色。每年祭典隆重呈現「三獻釋典古禮」並跳演「武佾舞」,不僅符合古制,更標榜忠孝節義精神、保存民族正氣宗旨,尤為他廟所罕見。

發展源流

宜蘭碧霞宮又名武穆王廟,主祀岳飛,是臺灣少見、以岳飛為主神的廟宇,其淵源可追溯至早期之坎興鸞堂。西元1895年日本治臺初期,宜蘭士紳不甘受日本統治,特地延請新民堂扶鸞,得「宣揚忠孝,感化人心,勸人向善為要,不必回鄉」之神喻,故在陳祖疇(生卒年不詳)等17人發起下,於明治29年(西元1896年)3月8日在坎興街創立「坎興鸞堂」,以敬祀岳武穆王,並籌建碧霞宮,約在明治30年(西元1897年)動工。

另一方面楊士芳(西元1826-1903年)、李望洋(西元1829-1901年)等人,因有見於割臺之際,兵荒馬亂、地方不寧,乃共同組織「勸善局」,宣講忠孝節義,安定人心,並且有意建廟,求一固定集會場所。由於雙方動機、作法均不謀而合,而且楊士芳等人擁有科舉功名與官銜仕紳之名望,故請楊士芳為首召集主事,終於在明治32年(西元1899年)完成主殿建物。

因碧霞宮建廟初旨有抗日之精神,在地方士紳研商如何保留固有傳統倫理之下,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為,有遮掩日人耳目,以「碧血丹心望曉霞」之意取名。二為,取自天上岳武穆王所居之殿名為「碧霞」,取其宮殿名稱之。日治時期,因平日宣講善書、教導百姓忠孝節義,也曾開設「樂施社」施米棺以賑恤清寒,間接地協助政府教育人民,於是和日本政府維持著良好的關係,像是明治42年(西元1909年)碧霞宮「勸善局」舉行宣講大會,許多日本官員、公務員和社會菁英皆來參與此活動。另外,廟方也配合臺灣總督府,將以往在農曆燈節舉行的春祭改於新曆日期舉辦。

二戰後,因國民黨政府對於岳飛信仰有一定程度的重視,使碧霞宮有更穩健的發展。民國39年宜蘭縣制設立,隔年祭岳大典則由宜蘭縣長擔任主祭,延續至今,祭禮參考祭孔、祭天等古禮,十分講究。

主要特色

碧霞宮其淵源可追溯至新民堂與坎興鸞堂。鸞堂中之扶鸞儀式又名扶乩,是中國的一種古占法,清康熙年間臺灣已有此類活動;道光咸豐同治年間則已有鸞務,時有文人恭奉神明,設置沙盤、木筆,請神降乩示事。清光緒年間,在宜蘭之鸞堂頗多,有名者如新民堂、喚醒堂、未信齋、醒世堂、鑑名堂、坎興堂等。

碧霞宮成立之初,便有宣講善書,教化善行之舉,共設有「勸善局」、「鸞堂」與「樂施社」,分鸞、講、經三部分與賑救等修行,藉由廟方獨特之門生制度,門生可自由選擇一項或多項修行參加之,此門生制度,歷經百年而不墜,維繫百年傳統,極具特色。

每逢農曆2月15日岳武穆王誕辰祭典,廟方以古制「三獻古禮」和「武佾舞」致祭,別具特色,為全臺僅見的祭岳大典,其蘊含深厚的傳統鸞堂儒宗神教文化,保存樸實的原貌。可見以儒教為宗,以神為教,以飛鸞濟世,宣講忠孝節義,出書警頑立廉,是該廟最大特色。

碧霞宮之平面略呈「H」型,中央為正殿與拜殿,兩側配有護龍。於明治32年(西元1899年)全部完工,嗣後有若干次之增建翻修,如大正4年(西元1915年)增建東西廓及左右二廊。所祀神明,中有岳王像,東西廓祀其部將,左右廊合祀五文昌。殿內木材本為福杉,大正8年(西元1919年)修建時改為烏心石,且未施雕刻,顯現出純樸之風。旗杆座也建於此時,其上分別設祭祀「左右屯旗將吏神兵」之小祠。戰後,民國42年(西元1953年)一度修繕,50年及70年間大興土木,拜殿與山門皆於當時改為鋼筋混凝土,而失去原貌;原為單開間、馬背脊的入口門屋,重建時改為三開間四柱式之山門;燕尾脊屋頂也從原本的紅瓦置換為琉璃瓦,與原貌大相徑庭。民國75年廟方購置右側空地及樓房,並於民國88年改建為「武穆文史館」,與廟後方的楊士芳紀念林園共同形塑了此區濃厚的人文氣息,成為宜蘭舊城振興計畫中之一重要節點。

「天下母範」牌匾與屋頂樑柱
「天下母範」牌匾與屋頂樑柱
宮殿後側:屋頂華麗的琉璃瓦與屋脊的飛龍泥塑
宮殿後側:屋頂華麗的琉璃瓦與屋脊的飛龍泥塑
功德堂全景
功德堂全景
「天地正氣」牌匾與前殿屋脊側的飛龍泥塑
「天地正氣」牌匾與前殿屋脊側的飛龍泥塑
碧霞宮之平面略呈「H」型,中央為正殿與拜殿,此為正殿全景。
碧霞宮之平面略呈「H」型,中央為正殿與拜殿,此為正殿全景。
殿外正面照與「天地正氣」之牌匾
殿外正面照與「天地正氣」之牌匾
碧霞宮外牌樓之背側照與岳武穆王牌匾
碧霞宮外牌樓之背側照與岳武穆王牌匾
殿外「岳母教忠」塑像
殿外「岳母教忠」塑像
殿側一景:殿內木料本為福杉,大正8年(西元1919年)重修時改為烏心石木,且未施雕刻,以簡樸為風。
殿側一景:殿內木料本為福杉,大正8年(西元1919年)重修時改為烏心石木,且未施雕刻,以簡樸為風。

文獻資料

  • 1.岳武穆王宜蘭碧霞宮管理委員會(2000)。「縣定古蹟」宜蘭碧霞宮簡介(17-20頁)。宜蘭:岳武穆王宜蘭碧霞宮管理委員會。
  • 2.中國工商專校(1999)。宜蘭縣縣定古蹟碧霞宮調查研究。宜蘭:宜蘭縣政府。
  • 3.卓克華(1999)。宜蘭碧霞宮史蹟研究。史聯雜誌,35,37-58。
  • 4.碧霞宮(1997)。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71119000001
  • 5.文化部(2018)。臺灣大百科全書。碧霞宮。摘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459報/祝紀念式(1909)。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05)。
  • 6.蘭陽短信—霞宮春祭(1919)。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06)。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