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創建於日昭和4年(西元1929年),位於交通之要道,為高雄地區現存最早之基督長老教會堂。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教堂
所在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楠梓路135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16年10月18日
創建/起源年代: 日昭和4年(西元1929年)
經 緯 度: 120.32854,22.73038
指定/登錄機關: 高雄市
公告文號: 高市府文資字第10531482201號
資產保存者: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雄中會楠梓教會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建築創建於日治時期,為高雄地區現存最早之基督長老教會堂,見證長老教會在高雄的發展歷史。
2.本建築採西洋歷史式樣立面,其構造以紅磚及混凝土共同構築,見證日治時期建築風格與技術,具文化資產價值。

主題導覽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創建於日昭和4年(西元1929年),位於交通之要道,為高雄地區現存最早之基督長老教會堂。其建築立面採新古典主義樣式(Neo-Classicism),融合現代與西洋古希臘、羅馬、埃及古典美學等特徵建造。

特別的是,代表台灣長老教會的「焚而不毀」標示,環繞16顆星及數顆小圓珠,有別於其他長老教會環繞12星。楠梓禮拜堂百年來見證長老教會在高雄的發展史,並保留日治時期建築風格與技術,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發展源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位於楠梓,古稱楠仔坑,早期是農產品匯集地及交易場所,後也成為公路、鐵路的中點站,匯集旗山、岡山、鳳山的貨物與人潮。清同治6年(西元1867年)英國長老教會派李休(Rev. Hugh Ritchie;西元1840-1879年)來臺宣傳教旨,先是在旗津傳道,因常往返南北,交通之要的楠仔坑成為常駐留的據點,並也留下福音於此。

楠梓教會成立最早可回溯到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於橋仔頭的店鋪設置禮拜堂,稱「耶穌教安息堂」。因信眾逐年增加,禮拜堂不能負荷,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向英國教會請求遷移至熱鬧且人口密集的楠仔坑,以利福音傳播。同年英國教士會與信徒集資,於現址設立「耶穌教堂」。

清光緒16年(西元1890年)新增建牧師館;日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再興建主日學教室6間。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成立幼稚園,藉幼兒教育,將基督真道透過教育傳給小孩與家長。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重建教會堂,建築立面採新古典主義樣式,融合現代與西洋古希臘、羅馬、埃及古典美學等特徵建造,屬於流行於西元1900-1920年代之新古典主義樣式(Neo-Classicism),兩層樓是以鋼筋混凝土磚造,隔年2月10日完工後舉行獻堂感恩禮拜,命名為「楠梓教會堂」,隸屬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立面設有由16顆星圍繞的焚而不燬樹。

二戰後,教會亦多有修繕,與增建主日學教室、幼稚園教室、圖書室、牧師館、庭園等空間,百年來,楠梓教會因為許多先賢為教會奉獻付出,土地及建物不斷變遷,增加建物、增購土地,讓教會增長擴大,共分設6間教會,為南臺灣歷史悠久的教會之一,見證了長老教會於南臺灣傳教的歷程,也保留日本時代西洋風格融合現代與古典美學藝術之建築,讓這間教堂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主要特色

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楠梓禮拜堂遷移至現址後,將原本3間店面擴大整建,運用4支磚柱支撐房子。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因原禮拜堂建物傾斜導致危險,於是拆除重建,由黃曹(生卒年不詳) 工程師設計、吳天錫(西元1899-1984年)長老監工,採當代盛行的新古典主義樣式(Neo-Classicism)建造,復興古希臘、羅馬、埃及等特徵,運用細部繁瑣裝飾搭配紅磚而建,以中軸為基準,做成對稱形,使用多立克柱式(Doric,又名多利亞柱式,起源可推至7世紀的古希臘建築) 建構成大門三開間,柱頭為常見仿埃及風格的棕櫚葉柱頭(象徵勝利),並於教堂門廊加高兩層。

教堂建築中央的十字架為醒目的特色,下方立面有象徵長老教會「焚而不毀」的標誌,以及環繞16顆五芒星、數顆小圓珠。屋簷下採用西方古典的蛋鏢飾,內部採用綠色石磚裝飾,以表示上帝造物後呈現美麗青翠草地之意。

教堂的正後方為清光緒16年(西元1890年) 建造的牧師館,民國41年(西元1952年)7月為紀念設教80週年改建,建築與禮拜堂分開獨立,前方設置陽臺,屋頂與山牆以波浪傾斜採純手工裝飾線條,並以圓柱頂住,於中間設立十字架,所有木造的建材皆以臺灣檜木所製,極具特色。
 

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成立幼稚園,藉托兒教育,將基督的精神傳給小孩與家長。
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成立幼稚園,藉托兒教育,將基督的精神傳給小孩與家長。
禮拜堂內部講堂,翻修後整體木造氛圍搭配原有的磨石子地板,顯得古樸溫馨。
禮拜堂內部講堂,翻修後整體木造氛圍搭配原有的磨石子地板,顯得古樸溫馨。
大門外的耶穌與孩子和樂的繪牆非常溫馨
大門外的耶穌與孩子和樂的繪牆非常溫馨
屋簷下採用西方古典的蛋鏢飾做法,凸顯建築外觀細部精緻與繁瑣做工。
屋簷下採用西方古典的蛋鏢飾做法,凸顯建築外觀細部精緻與繁瑣做工。
柱頭為新古典主義樣式中常見仿埃及風格所建,柱子上下有雙層突出凹槽裝飾,以及象徵勝利的棕櫚葉柱頭。
柱頭為新古典主義樣式中常見仿埃及風格所建,柱子上下有雙層突出凹槽裝飾,以及象徵勝利的棕櫚葉柱頭。
環繞16顆星之長老教會「焚而不毀」標誌,有別於其他教堂的12顆星排列。
環繞16顆星之長老教會「焚而不毀」標誌,有別於其他教堂的12顆星排列。
教堂門廊設計高出兩層樓,有兩根圓柱與兩根半圓柱構成三開間。
教堂門廊設計高出兩層樓,有兩根圓柱與兩根半圓柱構成三開間。
由賴其昌長老設計的牧師館,屋頂與山牆的波浪傾斜與垂直線條屬於裝飾藝術風格,形似王冠,非常有特色。
由賴其昌長老設計的牧師館,屋頂與山牆的波浪傾斜與垂直線條屬於裝飾藝術風格,形似王冠,非常有特色。
進入教會有專屬的通道,頂端的半圓弧造型架可擋風雨。
進入教會有專屬的通道,頂端的半圓弧造型架可擋風雨。

文獻資料

  • 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2016)。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61018000001
  • 2.洪溫柔(2010)。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教會─禮拜堂建築史。摘自:http://nantzchurch.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7281.html
  • 3.吳厚生(2010)。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教會─教會史。摘自:http://nantzchurch.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3893.html
  • 4.郭采彥、孟昭權(2016)。高雄最古老西洋教堂將重建民眾盼保存。公視新聞網。摘自: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22118
  • 5.李乾朗(2003)。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遠流出版社。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