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臺中樂成宮

臺中樂成宮
*
樂成宮正面照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中市東區旱溪里旱溪街48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2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乾隆18年(西元1753年)
經 緯 度: 120.69802,24.14076
指定/登錄機關: 臺中市
公告文號: 七四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主題導覽

臺中樂成宮所在地旱溪庄是臺中東區最早開發地區,是雍正年間以林姓氏人為主逐步拓墾完成的。拓墾有初步成果後,墾民以媽祖為主祀神,集資興建廟宇,主體建築初建於清乾隆55年(西元1790年),即今日樂成宮前身,香火鼎盛一時。由於宮廟位在臺中市東區大里溪支流的旱溪附近,故多俗稱旱溪媽祖廟。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原本的木構建築,歷經百餘年滄海桑田,日治時已到需重建的地步,擴建由當地三位地方頭人具名發起,獲地方各界熱誠支持,並成立營繕委員會,聘請漳派匠師陳應彬(西元1864-1944年)擔任主要監造人進行重修,工程前後費時7年。戰後樂成宮多次整修,但大致多以日治時期主體建築加以修復為主。

發展源流

臺中樂成宮座落於臺中市東區,是鄰近烏日、太平、大里等區域的居民信仰中心,宮中供奉為湄洲天后宮分靈之「老二媽」金尊,相傳清乾隆初年,林氏先人為求渡臺順利,從湄洲奉迎聖母媽祖來臺,行經樂成宮現址時,於大樹下歇息,將媽祖金尊安置於樹下巨石,待欲再起行,頓覺神像重鼎萬鈞,便知此處即為神意擇定鎮靈之處,便將媽祖暫奉於今旱溪街24號至32號信徒民宅。因廟址近於大里溪支流河面寬闊但水量稀少的旱溪,所以民間也尊稱樂成宮媽祖為「旱溪媽」。

清乾隆55年(西元1790年)林爽文事件後,鑑於旱溪與大里杙兩地兵戎之災,乃災後復建而建廟。至道光6年(西元1826年)彰化縣發生大規模閩粵械鬥,事件後進行修建,今仍存有該年所雕造之門枕石及道光7年(西元1827年)的木雕香爐。從道光年間所編撰的《彰化縣志》〈祀典志〉所載,旱溪庄已有天后宮聖母廟,可證實樂成宮於清中葉以前已成中部地方大廟之一。

日治初期樂成宮香火旺盛,但由於年久失修,毀損不堪,至有傾頹之虞。幸霧峰林紀堂(西元1874-1922年)出面倡修,除向鄰近各堡戶募捐外,其餘不足額由林紀堂慷慨解囊,整修工程於明治34年(西元1901年)竣成。大正13年(西元1924年)因人口增加聚落形成,信眾日益增加,當時旱溪庄保正與地方頭人建議重建,於是協同地方熱心人士推動重建。新廟營造敦請漳州名匠陳應彬(西元64-1944年)主持,工程7年,正殿、三川殿於此時重建完成,西元1991年再擴建後殿,始成今日規模。

樂成宮除了是地方信仰重心外,日治時期也是社會運動與推廣教育的重要場所。西元1920年代,臺人知識菁英積極從事政治、文化方面的非武裝抗日運動。其中兩大組織: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農民組合,便有來樂成宮進行演講等推廣思想的活動。文教方面,昭和2年(西元1927年),臺中市役所於樂成宮設置「國語夜學會」,以利推廣官方日語教學的重要性。

主要特色

樂成宮是一座九間起、三落「回」字行四合院之大廟,正面由各三間起的前殿及左、右山門並列而成,宮前並有寬闊的前埕。日治時期的擴建工程,在陳應彬(西元1864-1944年)監造下陸續完成正殿及三川殿的工程,陳應彬乃當代臺灣匠師漳派大木作執牛耳之輩,尤其於樂成宮三川殿施作「升庵假四垂」的建築風格,是陳應彬極為特殊的作品,風格不僅影響臺灣後期廟宇建築形式,也是臺灣傳統寺廟建築本土化的原型。

所謂「升庵假四垂」,亦即將歇山重簷簡化,是將三川殿排水的屋頂於中港間升高一層,與小港間的屋脊斷開後,稱為「升庵」因側面會出現空隙,所以要出「串角」以掩飾空隙,而形成了一個不完整的「四垂頂」故稱「假四垂」。三川殿步口龍虎邊二邊之員光,又稱垂樑或垂樑枋,是由黃龜理(西元1903-1995年),依「內枝外葉」的透雕法,顯現畫面的豐富和立體感,而員光主要用來加強樑柱結構穩定性,通常是兩端成彎曲狀,以保持90度不易變形,是整座廟宇中,面積最大的木雕。

重檐歇山燕尾翹脊屋頂的拜殿,左右次間連以牆廊,空間感覺侷促。供奉媽祖的正殿,大木構架多集中於四點金柱的高處,空間感覺巍峨高聳。大樑下另設較細副樑,樑間安出挑的斗栱,為其他廟宇罕見的作法,清乾隆、嘉慶時期的古匾與文物林立,更為樂成宮增添了不少色彩。戰後,「八七水災」與「九二一大地震」等災害,皆使樂成宮重新整修,除部分彩繪改裝,左右護龍改為磚包土造牆體等,但大致上維持日治時期的風貌。

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相傳為清道光初年間,當地稻作病蟲害嚴重,今日臺中市大里、烏日、太平、霧峰等區十八庄農民,恭迎「旱溪媽」前往繞境賜福,繞境活動流傳至今,經歷清朝、日治、民國等3個不同政權統治,仍能以不同方式存續至今,成為臺中地區固定、常態民俗活動,更凝聚廣泛信眾的向心力。
 

樂成宮香火自古至今一直鼎盛
樂成宮香火自古至今一直鼎盛
三川殿中港間之青斗石雕古石獅:公獅張嘴、形象威武,母獅合嘴前抱小獅、體態柔順。清中葉作品。
三川殿中港間之青斗石雕古石獅:公獅張嘴、形象威武,母獅合嘴前抱小獅、體態柔順。清中葉作品。
重檐歇山燕尾翹脊屋頂的拜殿
重檐歇山燕尾翹脊屋頂的拜殿
陳應彬(西元1864-1944年)擅用螭虎斗拱,螭虎以捲螺表現,栩栩如生。
陳應彬(西元1864-1944年)擅用螭虎斗拱,螭虎以捲螺表現,栩栩如生。
樂成宮三川殿最著名的升庵假四垂與歇山重簷,是臺灣早期漳派木作名將「彬司」陳應彬的代表作之一。
樂成宮三川殿最著名的升庵假四垂與歇山重簷,是臺灣早期漳派木作名將「彬司」陳應彬的代表作之一。
臺中樂成宮供奉湄洲天后宮分靈之「老二媽」金尊
臺中樂成宮供奉湄洲天后宮分靈之「老二媽」金尊
三川殿中港間虎邊螭虎團天官
三川殿中港間虎邊螭虎團天官
彩繪宮娥之富貴進福與富貴進爵
彩繪宮娥之富貴進福與富貴進爵
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所雕造之門枕石
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所雕造之門枕石

文獻資料

  • 1.財團法人臺中樂成宮全球資訊網(2018)。摘自:http://lechun.org.tw/Index.aspx。
  • 2.魏嚴堅等撰、洪敏麟主編(2011)。第三級古蹟臺中旱溪媽祖廟: 樂成宮志。臺中:財團法人臺灣省臺中樂成宮。
  • 3.臺中樂成宮(2018)。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1127000005。
  • 4.楊仁江(2004)。古蹟之旅臺中樂成宮,公務人員月刊98期。臺北:銓敘部。

條目參照

  •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