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昭靈宮

昭靈宮
*
規模小巧的昭靈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進式,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式,主要建材都是就地取材的花崗岩。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金門縣金沙鎮三山里碧山38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03年03月31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
攝影者: 趙守彥
經 緯 度: 118.44247,24.48635
指定/登錄機關: 金門縣政府
公告文號: 府教社字第092001570 號
資產保存者: 昭靈宮

指定/登錄理由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發展源流

碧山位於金門島的東北方五虎山麓下,前臨大海,是源自福建泉州晉江市深滬鎮後山的陳姓宗族聚居村落。地形影響了碧山聚落建築的走向,所有的民居依著山勢沿坡而建,座東北,向西南。

依據碧山陳氏族譜紀載,宗族開浯始祖「存仁公」於元代時因海上風難而漂流金門,登岸擇地定居後,至今陳氏宗族在碧山已繁衍了數百年,並分支至東南亞各國,人丁興旺。「碧山陳氏大宗祠」始建於明穆宗隆慶4年(公元1570年),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曾進行修葺,是1座富麗堂皇的兩進式閩南建築;另外還有2座規模較小的洋樓式宗祠。

昭靈宮是碧山村內唯一的廟宇,創建於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由陳姓宗親共同出資建成;民國62至63年(公元1973至1974年)間曾經進行整修,即為今日可見之昭靈宮樣貌。昭靈宮是碧山居民的信仰中心,以田府元帥(又稱「大相江爺」)為主神,因此公元1968年出版的《金門縣志》記載著「在碧山,祀田府元帥。」

在居民的回憶中,昭靈宮的原址應是在聚落東邊被稱為溪仔頂的地方,主神田府元帥也曾有許多「收湖溝水神」的神蹟;後來因為分支宗親間的糾紛,才遷移至現址。民國62至63年間(公元1973至1974年)的整修,除了聚落居民的捐資外,主要由旅居新加坡的族親陳智從出資、和南洋各地僑親熱烈捐款,募資共4萬多元後得以動工修整。

田府元帥,或稱田都元帥、相江爺、相公、雷元帥,在閩南地區是相當普遍的信仰神明。關於田府元帥的來歷和起源,主要有3種傳說;一說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宮廷樂工雷海清,生前負責管理宮內演戲的梨園弟子,死後被追封並奉為梨園守護神;另一說是唐玄宗的部將雷逢春,因屢見戰功而被封為大元帥;還有一說則是唐玄宗時宮廷樂苑「風火院」的田元帥3兄弟,擁有歌舞作戲以逐疫驅鬼的能力。其中又以第1種起源最被廣為流傳,而會從雷姓變為田府或田都,則是因為安史之亂時,攻入長安的叛軍將雷海清等樂工擄至洛陽城為安祿山獻藝助興,雷海清堅拒並痛斥叛賊,被安祿山當殿處死;遇難後的雷海清帶著天兵天將協助唐軍反攻並顯聖護駕,在敵我交戰中,「雷」部大旗被雲遮住而只見下方「田」字,於是唐玄宗頒詔賜名「田都元帥」並讓民間以四時香火供奉祭拜,敬為司管梨園的音樂之神。

而金門碧山居民也認為昭靈宮田府元帥正是唐代樂官雷海清(716-755),其顯赫威靈也彰顯在居民對於戲班在演出前一定要特別敬拜田府元帥的儀式活動中。據傳某年曾有戲班不信邪,演出前故意不先祭拜田府元帥,結果一上戲臺就跌下去撞得頭破血流,最後跪求相江爺許久才獲得諒解。

主要特色

規模小巧的昭靈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進式,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式,主要建材都是就地取材的花崗岩;本體牆身為下緣以花崗石板條堆砌,屋身則以花崗岩石切割方正後再予以堆砌成型。厚實、卻無太多裝飾的莊重建築,展現出碧山這個石材產地的在地風格。

從建築形式與外觀來看,昭靈宮保留了民國60年代(公元1970年代)金門正處於戰地時期的建築特色;既沒有早期僑匯時期建築般的繁複裝飾,也沒有後期經濟繁榮時期的華麗;只是大量使用碧山當地所產的花崗岩石材,裝飾僅是採用馬賽克磁磚等現成材料,彩繪則以大面積單一色塊或傳統水墨技法為主;體現出軍事管制時期物資侷限,且在戰爭陰影下希望快速完成的建築樣貌特色。

廟前寬闊的長條矩形廣場底端有4根矮石柱,作為慶典戲臺搭架之基礎,石柱上均有百年以上歷史的雕刻。在當地的傳說中,這些戲臺石柱曾一度淪為豬舍建材,養豬戶發現豬隻始終長不大察覺異樣後,才專程送回昭靈宮,重新豎立在宮前廣場上。

昭靈宮的境主神明為田府元帥,又稱大相江爺,另有二相江爺和三相江爺,並配祀有:廣澤尊王、南北斗星君、天上聖母、夫人媽、李府王爺、蘇府王爺、邱府王爺、金府王爺、福德正神、下壇將軍、娘媽、註生娘娘等神明。廟內古物包括有百年歷史的石窗、廟埕前戲臺石柱、和刻有「光緒十年」字樣的香爐。而廟內供奉的福德正神,神像是以石頭雕成;據村民說神像重約80臺斤,早年被村人從海中撈起時卻輕如鴻毛。

碧山昭靈宮田府元帥的聖誕日為農曆9月15日,一般會在當日、或自農曆9月14日起連2日舉辦盛大的醮慶祭典酬謝神恩,不僅是村內的居民會準備豐盛的三牲粿粽前來敬拜,遠在臺灣或南洋各地發展的碧山子弟也都會趕回來共同參與,可見碧山居民對田府元帥信仰的重視和因此凝聚的向心力。

田府元帥的聖誕醮慶,以農曆9月15日下午最為忙碌,必須依序完成「繞境鎮五方」、「犒寺與送天公」、「犒軍」、「過布橋與拜橋腳」等儀式。

在乩身金府王爺起駕完成後,由鑼鼓隊與旗隊在前引導,田府元帥偕同二相江爺、金王爺等神尊乘坐神轎,和隨香村民們一同啟程「出巡」;香陣走出村子後,就會沿著自古就有的「牛車路」前往第1處「鎮五營」的地點,接著按照習俗路線依序前往「五深井」、「陽宅路」、「種溪山」、「后山頭」等地進行第二至五營的安鎮儀式;在經金府王爺透過乩身選定的位址訂界之後,插上三竹符和三石符,奉上金帛1份及餅1包,再由法師揮舞法索敕令,「鎮五方」儀式即告完成。

當神明與隨鄉村民「出社」完成後返回宮廟,就在廟埕進行「犒寺」儀式,也就是當地所說的「吃三牲粿」;各戶人家帶來豐盛的粿、粽、三牲、水果等祭品擺滿成排的供桌後,就由法師執行清淨科儀,再請金府王爺前來「巡筵」,在一連串的香酒敬獻科儀後,緊接著誦讀疏文與送天公,「犒寺與送天公」儀式就完成了。

此時村民必須趕緊回家準備新的祭品,包括「犒軍」用的菜碗、和給神將馬匹飲食的草料水,再返回昭靈宮將祭品擺放在廟埕地上,繼續進行「犒軍」儀式和敬拜。完成「犒軍」後,經過一小段時間的休息,傍晚時法師又開始進行「造橋」儀式時,村民必須再次回家拿取新的祭品,再返回宮前「拜橋腳」,敬拜1段時間後才由法師引領各項神轎和十二生肖完成「過布橋」儀式。至此,昭靈宮田府元帥的聖誕慶典終告完成,村民們才紛紛返家宴請遠來的親友以共享神恩。

然而,這個重要的聖誕祭典並非每年固定舉辦;為了表示對境主神明田府元帥的尊重,如果當年村中有人去世、或發生不好的事,祭典就會暫停不辦,延後至隔年聖誕時才會舉行建醮、繞境等活動;這也是碧山昭靈宮相較於其他廟宇的特點之一。另一個特點則是,一般廟會慶典,不論是平安醮或是慶成醮,都會張貼榜文,但昭靈宮卻不曾貼過榜文。
昭靈宮大量使用碧山當地所產的花崗岩石材,僅是採用馬賽克磁磚為裝飾,體現了民國60年代(公元1970年代)金門正處於戰地時期的建築特色。
昭靈宮大量使用碧山當地所產的花崗岩石材,僅是採用馬賽克磁磚為裝飾,體現了民國60年代(公元1970年代)金門正處於戰地時期的建築特色。
昭靈宮的境主神明為田府元帥,又稱大相江爺,另有二相江爺和三相江爺,並配祀有:廣澤尊王、南北斗星君、天上聖母等神明。
昭靈宮的境主神明為田府元帥,又稱大相江爺,另有二相江爺和三相江爺,並配祀有:廣澤尊王、南北斗星君、天上聖母等神明。
昭靈宮是碧山村內唯一的廟宇,創建於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今日可見之昭靈宮樣貌為民國62至63年(公元1973至1974年)整修成果。
昭靈宮是碧山村內唯一的廟宇,創建於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今日可見之昭靈宮樣貌為民國62至63年(公元1973至1974年)整修成果。

文獻資料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