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桃園景福宮

桃園景福宮
*
景福宮的建築特色在屋頂為重簷,上下簷間有斜菱形的網目斗栱,為假四垂的歇山重簷結構,立面氣派不凡。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中和里中正路208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08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嘉慶年間15年(公元1810年)
攝影者: 趙守彥、陳子瑜
經 緯 度: 121.31084,24.99495
指定/登錄機關: 内政部
公告文號: 臺內民0740335694號
資產保存者: 桃園景福宮

指定/登錄理由

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築形式精美,石雕神龕雕工細緻,具保存價值。

發展源流

清雍正4年(公元1726年),漳州籍漢人入墾虎茅莊(今桃園地區),即「粗劣野草叢生之地」,取其「茅草如虎傷人」之意,由此可知當時桃園仍是待開發之地。漢人開拓約略70年後,逐漸從一簡單部落發展成市鎮規模,奠定了今桃園發展的基礎。景福宮創建年代可追朔至清乾隆10年(公元1745年),當時桃園地區瘟疫(傳染病)流行,百姓苦不堪言,墾首薛啟隆乃倡議建廟,並率先捐田產20甲餘作為廟地,此為景福宮草創階段。直至嘉慶15年(公元1810年)再由地方善信簡岳(生卒年不詳)等捐獻重建,至嘉慶18年(公元1813年)竣工,成為有前、中、後三殿之建築規模,並正式命名為「景福宮」。

清嘉慶18年(公元1813年)竣工完成後,自大溪仁和宮分靈開漳聖王金身,與南崁五福宮分靈玄壇元帥金身來供奉,此分靈的儀式,造就了往後景福宮繞境前往仁和宮與五福宮的傳統。清咸豐7年(公元1857年),桃園發生嚴重的旱災,時淡水知縣思惶(生卒年不詳)親自到宮裏設壇求雨,雨水果然降臨,景福宮開漳聖王靈驗的名聲自始傳遍各地。日治明治34年(公元1901年)時,景福宮被日人徵用部分土地權當「臺北師範學校國語傳習所桃園分教場」長達4年之久,日後廟方更捐出廟產田地20餘甲地,建立桃園公學校(今桃園國小)。大正12年(公元1923年),景福宮因應市街擴展政策而向後遷移並進行改建計畫,將中後殿結合為一,也成為日後廟宇成二進建築的緣由。昭和12年(公元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因皇民化政策的影響,景福宮停辦所有建醮活動。

民國38年(公元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景福宮做為桃園的國軍部隊暫駐地點,廟埕也被民眾設攤占用,直至民國49年(公元1960年)政府整頓市容,才使廟埕恢復清淨,民國50年(公元1961年)仕紳倡議整建,增建鐘鼓樓,增建完成後並恢復停辦36年的建醮活動。民國74年(公元1985年),因廟內保有諸多清領時期歷史文物,可藉此瞭解廟方的發展,更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因而被內政部列為古蹟。

景福宮座落在桃園市中心,中正路與中山路及博愛路等所圍成的交叉圓環上,與桃園火車站相望,兩旁大路車水馬龍,景福宮香火鼎盛,亦促進商圈生意興隆。從草創初期是漳州墾民的信仰中心,透過共同的信仰與祭典,成功的團結鄉里、繁榮地方,是1種向心力的展現,隨著時代的變遷,景福宮依舊佇立,透過景福宮的歷史軌跡,見證了桃園近代發展的演變過程。

主要特色

景福宮為兩殿室格局,有寬敞的廟埕,正前方有大牌樓(山門),三川殿面寬三開間。屋頂為重簷,上下簷間有斜菱形的網目斗栱,為假四垂的歇山重簷結構。假四垂是將「歇山式屋頂」跨在「硬山式屋頂」上的構造,看起來像2個屋頂堆疊,但實際上僅有1個屋頂、4根柱子,此構造使景福宮的立面更加氣派華麗。

另外,景福宮是臺灣廟宇少見的「前後對場」形式,正殿由陳應彬設計,陳己元(陳應彬之子)承建,前殿(三川殿)由吳海同執篙。2大匠師各顯神通,三川殿和正殿的看架斗栱以層層上升的螭虎栱呈現,出簷皆以丹鳳栱承接吊筒,屋簷下斗數為7層,正殿的斗數更高達9層,層數之多為全臺罕見。另螭虎栱造形多變,四點金柱與大通交角處的鰲魚托木跟花籃吊筒的雕刻手法,也因為陳氏父子前後對場而呈現出風格上的差異,值得細細品味。

三川殿的牆面以石材組成,石質為深黑色的觀音山石,雕刻忠孝節義故事,左右廂房雖以水泥重建,但石柱仍是清嘉慶年間所留下。正殿神龕中的木雕雕工精美,當中雕有「二十四孝」中「黃香扇枕溫衾」的故事,表彰孝悌觀念。另雕有宋末文天祥抗元兵敗被捕,屢次拒降從容就義的事蹟,表彰忠義情操。景福宮內的建築斗數、石雕、木雕,各具特色並將傳統故事雕刻的栩栩如生值得細細品味。

景福宮中所保存之重要古匾,多半是嘉慶18年(公元1813年)慶成典禮時由當時官員所致贈,有淡水同知薛志亮(?-1813)「保我黎民」、同知借補噶瑪蘭通判翟淦(?-1817)的「明赫感應」、福建臺澎掛印總兵官阿勒精阿巴圖魯武隆阿的「赫聲濯靈」等匾額,保存至今,成為了景福宮歷史發展的重要佐證 。

景福宮每年有三大重要祭典。第一為每年農曆元月17日舉行的祭祖繞境活動,因其主祀與配祀神明源自大溪仁和宮及南崁五福宮,故會繞境去謁祖,也提醒人不忘本的精神。第二為每年農曆2月15日開漳聖王聖誕時舉辦的大型祭典,除了桃園區、八德區、蘆竹區等地信眾外,各地進香團亦前來進香,並且演戲酬神,活動一直熱鬧到農曆3月初。第三為每年農曆7月14日舉行水燈施放,祈求一切災厄隨著水燈洗滌流放,於7月15日(中元節)舉辦普渡活動,祈求平安。
三川殿和正殿的看架斗栱以層層上升的螭虎栱呈現,出簷皆以丹鳳栱承接吊筒,屋簷下斗數為7層,層數之多為全臺罕見。
三川殿和正殿的看架斗栱以層層上升的螭虎栱呈現,出簷皆以丹鳳栱承接吊筒,屋簷下斗數為7層,層數之多為全臺罕見。
景福宮正殿主祀開漳聖王,兼祀玄壇元帥,兩側配祀觀音佛祖與天上聖母,中央天井兩側的東、西廳奉祀金母娘娘與註生娘娘。
景福宮正殿主祀開漳聖王,兼祀玄壇元帥,兩側配祀觀音佛祖與天上聖母,中央天井兩側的東、西廳奉祀金母娘娘與註生娘娘。
三川殿的牆面以石雕組成,石質為深黑色的觀音山石,雕刻著古代中國著名的忠孝節義故事,左右廂房雖用水泥重建,但石柱仍是清嘉慶年間所留下。
三川殿的牆面以石雕組成,石質為深黑色的觀音山石,雕刻著古代中國著名的忠孝節義故事,左右廂房雖用水泥重建,但石柱仍是清嘉慶年間所留下。

文獻資料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