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老湖口天主堂

老湖口天主堂
*
老湖口天主堂以洗石子牆面、垂直分割列狀彩色拼貼玻璃及拔尖十字架等宗教特徵作為建築立面的主要元素。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教堂
所在地址: 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108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06年08月08日
創建/起源年代: 公元1959年
攝影者: 陳子瑜
經 緯 度: 121.05516,24.87657
指定/登錄機關: 新竹縣政府
公告文號: 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60號
資產保存者: 財團法人天主教會新竹教區

指定/登錄理由

本棟建築為1965年耶穌會滿思謙神父興建,此處亦是縱貫鐵路的舊火車站,曾為湖口地區天主教信仰的中心,與老街另一端點的古蹟三元宮遙遙相對,共同見證老街一帶的發展史。

發展源流

清朝光緒11年(公元1885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鋪設臺灣第1條鐵路,從基隆到新竹,經過湖口老街並在湖口設站,名為「大湖口站房」,即天主堂前身。爾後,由於火車改道,火車站搬至新湖口,湖口驛站因此閒置下來,也就是後來滿神父買來建老湖口天主堂的所在地。

二次大戰期間許多外籍傳教士開始被驅逐出境,許多人選擇來到臺灣,耶穌會會士剛到臺灣時,以臺灣北部的新竹、臺北為福傳工作起點。民國42年(公元1953年)陶伯鐸神父(生卒年不詳)從新湖口來到老湖口傳教,成為老湖口天主堂的第1位本堂神父,並且在此開了一間小小的圖書館。民國48年(公元1959年)義大利籍的滿思謙(1915-1991)接任堂區神父,因為信教人數已達200多位,因此滿神父花了畢生積蓄買下原湖口火車站舊址的這塊地,在他努力的籌措下,民國54年(公元1965年)老湖口天主堂正式落成,除建有教堂本體與神父宿舍外,神父宿舍西邊還附設有幼稚園。

當時的臺灣較為窮困,而此時的天主教對於臺灣提供救濟品的實質物資協助,如:麵粉、奶粉、衣服、椰子油、牛油和餅乾等,這些物資都是一般家庭需要卻又不捨得購買的民生用品,許多人因此受洗為教友,「上教堂、聽道、領東西」也是許多老一輩老湖口人的共同記憶。並引進儲蓄互助社,在當時銀行仍不盛行的年代,提供的短期資金需求貸款服務和存續獲利互助之功能,更使得教友、居民之間更加地凝聚。同時興辦幼稚園提供教育的服務,對於當時多半根本連吃飽都有問題的臺灣社會,教育問題鮮少被注意,因為神父提供場地、師資,甚至提供食物的吸引力,而使得許多人有機會就讀幼稚園,也拉近了天主教與居民的關係。而天主教本身為信仰,也為當地居民提供心靈的寄託。

然而隨著民國54年(公元1965年)6月3日美援終止,停止了物資救濟的協助,加上滿神父卻在民國55年(公元1966年)就被調離老湖口天主堂,教會原本的功能改變、人力不足,隨著社會變遷,教友人數逐漸減少,天主堂便在民國82年(公元1993年)停止活動,並閒置下來。

直至民國92年(公元2003年),老湖口天主堂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今文化部) 提案爭取經費,試圖再次利用已經閒置的教堂,最終獲得補助,得已改建老湖口天主堂作為文化館。民國93年(公元2004年),「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正式成立,成為新竹縣轄內觀光景點,並開放做為社區活動、文藝展覽及宗教藝術展之場所,注入社區新生命。民國95年(公元2006年),天主堂登記為新竹縣歷史建築物。

主要特色

老湖口天主堂位於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上,目前為老湖口天主堂文物館。天主堂本體大致座南朝北,建築形式為傳統義大利式教堂,其建築物主體位於高出街平面約3公尺的小丘上,前面的入口有1個廣場。入口廣場外則為後來改建的木製小驛站,而進了入口廣場,則有2道如雙臂般的階梯自上面的平臺環抱著廣場,而平臺下與階梯間自然形成了1處壁龕,安置著1尊聖母像。由於天主堂地勢較高,建築形式特殊,而成為老街的地標之一。目前也在天主堂前外面鋪設1小段鐵軌,重現當年火車至此的情景。

老湖口天主堂以洗石子牆面、垂直分割列狀彩色拼貼玻璃及拔尖十字架等宗教特徵作為建築立面的主要元素,在挑高的鋼筋混泥土結構與雙斜面屋頂影響下塑造出高聳莊嚴的意象。聖壇背景是耶穌將地球託付給聖母照顧的浮雕,兩旁浮刻了一對對聯:「開通天國路,救贖古今人」。

在教堂內兩側的牆壁上,則有14幅以苦路為主題故事木雕,當初滿神父希望透過此讓進入天主堂的教友能夠時刻緬懷主耶穌甘願為人類犧牲生命的偉大精神。屋頂開了36扇天窗,引進自然光線,營造教堂內的空間氛圍,並以3種不同風格設計了共9款圖形的彩繪玻璃,鑲嵌在天窗上。另外還有燭光燈飾與壁面彩色拼貼玻璃,皆為湖口天主教堂的特色。亦有保留用書法手抄寫的「中文聖祭經文」文物、客語版本的聖經和英客字典(英語及客家語),以及數尊聖女雕像。

今日的老湖口天主堂,已不再具有原本儀式場域應有的功能,亦無相關的儀式活動持續進行,但1樓的聖堂仍保有原本教堂舊貌與裝飾,2樓則改為文物館,展示與天主堂相關的歷史文物,開放讓社區民眾或觀光客使用、參訪,了解天主教與湖口地區間的歷史脈絡。在天主堂的本體西邊建有神父宿舍與幼稚園,為簡潔現代主義建築,分別高2層樓與1層樓,外觀為洗石子,並以立面的垂直分割強調外觀形式,宿舍的1樓有騎樓,與幼稚園相接。今日神父宿舍與幼稚園皆已被改造為展覽場所。
在教堂內兩側的牆壁上,則有14幅以苦路為主題故事木雕。圖中左為「耶穌死於十字架上」,右為「聖母擁抱耶穌聖屍」。
在教堂內兩側的牆壁上,則有14幅以苦路為主題故事木雕。圖中左為「耶穌死於十字架上」,右為「聖母擁抱耶穌聖屍」。
聖壇背景是耶穌將地球託付給聖母照顧的浮雕,兩旁浮刻了一對對聯:「開通天國路,救贖古今人」。
聖壇背景是耶穌將地球託付給聖母照顧的浮雕,兩旁浮刻了一對對聯:「開通天國路,救贖古今人」。
入口廣場外則為後來改建的木製小驛站,堂前外面鋪設1小段鐵軌,重現當年火車至此的情景。
入口廣場外則為後來改建的木製小驛站,堂前外面鋪設1小段鐵軌,重現當年火車至此的情景。

文獻資料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