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
民國41年(公元1952年),政府宣布祭孔釋奠典禮在國曆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舉行,定名為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11年03月15日
創建/起源年代: 無公告資訊
攝影者: 趙守彥
經 緯 度: 120.20458,22.99017
指定/登錄機關: 臺南市政府
公告文號: 南市文資字第1000166581A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臺南孔廟創建於明永曆19年(1665年),釋奠典禮的舉行延續至今,其詳細內容收錄於日本昭和8年(1933年)出版之《聖廟釋奠儀節》(內含典禮流程、禮器、擺設、佾舞、意涵等等),該書稱當時以成書院院生生前往中國大陸山東訪查後編寫而成,其依據可溯及更早之年代。

2.以成書院多年來依據《聖廟釋奠儀節》舉行隆重嚴肅之春秋祭祀儀式,傳統的儒學精深及禮樂祭儀,在臺南孔廟被完整的保存。歷經改政權更迭、烽火歲月,祭孔儀節與禮樂器具依舊被完整的保存。

發展源流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為祭孔典禮的正式稱法。「大成」為孔廟的代稱,「至聖先師」為孔子的尊稱,「釋奠」語出《禮記》,為祭祀過往聖哲師尊的祭典。換言之,其意涵為,在孔廟祭祀孔子的典禮。釋奠在周代之前,為祭祀先賢的祭典,除四季固定舉行外,則是天子視察學校或祭祀先師的祭典。孔子去世之後,最早僅以家祭在曲阜孔廟祭祀,至漢高祖12年(公元前194年),漢高祖經過魯地時,以太牢(古代中國最高規格的犧牲祭祀,以1頭全活牛作犧牲,僅限於對天或天子)祭孔子,祭孔規格提升為帝王之禮。正始2年(公元241年)魏齊王以「釋奠」禮在辟雍(皇宮內供貴族弟子教育與祭祀的學院)祭孔,開釋奠祭孔之例,此後祭祀地點由孔廟轉為國學,並逐步制度化。隋文帝時尊孔子為「先師」,並正式規定以「釋奠」禮祭孔,遂發展成為祭孔專用典禮形式。

唐代以後,祭孔釋奠固定在農曆2月與8月上丁之日(意指該月上旬的丁日)。各地也廣建孔廟,因此祭孔儀式由京城往各地擴散,成為全國性大典。此後歷代祭儀不斷擴充和變化,祭儀的內容意涵也不斷改變。民國41年(公元1952年),政府宣布祭孔釋奠典禮在國曆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舉行,定名為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臺南的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在臺南孔子廟舉行。臺南孔子廟為全臺最早設置,清康熙4年(公元1665年)鄭氏政權初平定臺灣,鄭經參軍陳永華提議「建聖廟、設國學,以教化學子;舉行科舉,為國掄材」,於是在南坊桂子埔建孔廟,並設置明倫堂為國子監,收納院試(鄭氏科舉制度最高階的考試)通過的考生為官員培訓,清康熙5年(公元1666年)完工。清康熙21年(公元1895年)日本治臺後,孔廟曾改作臺南公學校,大正6年(公元1917年)學校移出後進行整修,仍維持祭孔釋奠樂局。昭和8年(公元1933年)出版《聖廟釋奠儀節》,將臺南孔子廟祭孔釋奠細節內容整理出來。從此,臺南孔子廟即以此儀節規範,作為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的進行流程。

主要特色

臺南孔廟的釋奠大典,分成在春秋二祭舉行。春季在春分之日;秋祭於國曆9月28日舉行。

祭儀的程序大致如下:鼖鼓,祭祀人員依序排班,先行釋奠禮,然後打開大成門,接著各祭祀人員就定位,並將釋奠禮的牲禮之血埋在大成門外西邊。接下來,全體人員行迎神儀式,然後正獻官先行上香禮,並對孔子牌位行初獻禮,完畢全體讀祝文後行3鞠躬禮,再由分獻官對其他賢哲牌位行初分獻禮。接下來進行亞獻與終獻,其進行方式同初獻禮。獻禮後,由正獻官引導分食賜福的酒肉,完畢後全體行3鞠躬禮,送神至大城門外,接著在門外的燎所點燃捧祝帛,燒畢後禮成退班。

由於臺南孔廟為地方孔廟,沿襲清代晚期的官制,釋奠典禮為中祀的編制。因此祭孔子的籩豆數為10,酒尊數為3,跳六佾之舞。獻官的服飾根據民國18年(公元1929年)的禮服規定,為藍袍黑馬掛,禮生、樂生和佾生則穿宋明的服飾款式。

釋奠典禮的空間有許多特色,充分反映出古代中國傳統的「禮」的場域概念。首先,不同於其他宮廟的祭儀,釋奠典禮講求左右對稱與平等,而沒有左尊右卑的現象,因此祭儀出現「左(東)先右(西)後」的現象,以左(東)邊為儀式的開始,右(西)邊為結束。例如,大成殿堂下左側樂器為「柷」,柷聲響時禮樂樂章開始,右側樂器為「敔」,樂章結束時以敔聲結束;樂章開始時由東側的麾與節指揮,樂章結束時以西側的麾與節指揮結束動作;以及正獻官由東側的階梯上露臺,西邊的階梯下等等。

其次,祭儀空間呈現層次性,由神龕到大成門之間存在著由神到人的層遞關係。神龕與擺設太牢的供桌為屬於神的區位,僅由獻官在此行香禮與獻禮,以及擺置各種祭品。大成殿則是正獻官向神靈稟報參與人員與年代等事項的區位。大成殿最外圍的祝胙位是1個中介處,獻禮後祭祀人員分享祝福的酒肉即在此。祝胙位南邊,中庭是獻官站立就位,準備祭祀的區域。中庭外的大成門,則是祭儀空間與現實世界的分界。

最後,釋奠典禮講求整體的階序安排,此具體呈現在擺設、活動區位與儀式流程上。神位安排上,孔子最高,有獨立自的香案和10個籩豆;四配居次,兩配分1個香案和4個籩豆;十二哲再居次,東六哲與西六哲各分1香案;兩側東西廡的先儒先賢則是每個廡分1香案,名宦鄉賢祠和節孝孝子祠則各設1香案。祭祀上,孔子由正獻官祭祀,正獻官左右各配兩位引贊,其他則由分獻官祭祀,左右各配1位引贊。

至於參與人員上,也能分成主祭與輔祭。主祭當中,正獻官與分獻官為最高,在香案祭祀;居次是陪祭官與祭官,位在中庭;再次為維持秩序的糾儀官。輔祭人員中,引導獻官至香案的引贊,能進入香案區活動;其次為協助各種禮儀工作的禮生;再次為吹奏樂器和唱歌的樂生;最後是表演佾舞的佾生。
臺南孔廟仍然保持傳統禮儀使用豬、牛、羊牲禮祭孔,因此民間習俗流傳只要拔到了牛頭上的毛,就會增長智慧,也就是所謂拔智慧毛。
臺南孔廟仍然保持傳統禮儀使用豬、牛、羊牲禮祭孔,因此民間習俗流傳只要拔到了牛頭上的毛,就會增長智慧,也就是所謂拔智慧毛。
神位安排上,孔子最高,四配居次,每兩配分1個香案和4個籩豆。圖為四配一側之香案。
神位安排上,孔子最高,四配居次,每兩配分1個香案和4個籩豆。圖為四配一側之香案。
正殿神龕與擺設太牢(祭品)的供桌為屬於神的區位,兩側有穿著藍袍黑馬掛的獻官在此行香禮與獻禮,以及擺置各種祭品。
正殿神龕與擺設太牢(祭品)的供桌為屬於神的區位,兩側有穿著藍袍黑馬掛的獻官在此行香禮與獻禮,以及擺置各種祭品。

文獻資料

  • 1.林勇成〈2001〉,《臺灣地區孔子廟「釋奠佾舞」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
  • 2.傅朝卿、廖麗君〈2000〉,《全臺首學:臺南市孔子廟》。臺南市:臺灣建築文化。
  • 3.黃得時編著〈1987〉,〈臺灣的孔廟〉。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