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白河大仙寺

白河大仙寺
*
白河大仙寺建築群整體格局展現佛教建築之特色,極具藝術價值。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白河區仙草里岩前1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2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40年(公元1701年),僧人參徹攜帶觀音神像至此結廬修行,為大仙寺創建之起源。
攝影者: 郭鴻秋
經 緯 度: 120.47451,23.33948
指定/登錄機關: 臺南市政府
公告文號: 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1.白河大仙寺保存名師潘麗水及李漢卿的彩繪,建築群整體格局展現佛教建築之特色,極具藝術價值。

2.本寺位於關仔嶺風景區內,附近有關仔嶺溫泉區、水火同源、大仙寺、碧雲寺及白河水庫等遊憩據點,具觀光價值和潛力。

發展源流

白河大仙寺位於臺南市白河區關子嶺山腰上,背後依靠枕頭山,因山形狀似枕頭因而得名,因山間有溫泉冒出,又稱火山。因此大仙寺多冠以火山之名,合稱火山大仙寺。

根據大仙寺寺藏之《開寺三字經史》記載,清康熙40年(公元1701年)僧人參徹(生卒年不詳)自福州鼓山龍湖巖迎請觀音佛像自大陸來臺雲遊各地,行腳至關子嶺時,在此處歇息將佛像放置於石几之上,要離去之時佛像卻文風不動,參徹認為這是神意指示要於此處長駐,因此結廬於此處修行弘法為開山第1代住持。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參徹師之徒鶴齡禪師(生卒年不詳)發起建立佛殿,由周邊仙草埔、杭內、白水溪、岩前等聚落居民募款600圓,終於確立大仙寺的主體建築。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應祥禪師(生卒年不詳)擔任第3代住持,13年精通堪輿的應祥禪師於枕頭山南側發現1塊風水寶地,遂於該地興建新寺院,即今火山碧雲寺。自此以後信眾將大仙寺稱為「舊巖」、碧雲寺稱作「新巖」以此做為區分。清嘉慶14年(公元1809年)太子少保王得祿(1770-1842)的元配逝世,聽聞大仙寺殿址為靈穴,因此捐獻在現今之大雄寶殿處建設新殿,舊殿則改建成其妻之墓園,至道光24年(公元1844年)遷走與王得祿合葬。

清光緒21年(公元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白河地區黃振(生卒年不詳)、黃國(生卒年不詳)等人發起抗日以碧雲寺為根據地,最後失敗,碧雲寺與大仙寺皆遭受破壞,香火中落。此後寺務管理由僧眾轉移到民間人士擔任,大正4年(公元1915年)管理人廖炭為重整寺院,再興香火,因此前往日本考察,以中式佛寺為主體,仿日式佛寺的外貌,著手籌畫新殿宇的重建,最後於大正14年(公元1925年)重建完成。然昭和5年(公元1930年)嘉南大地震,大雄寶殿毀損,雖發起募捐,但物力維艱至二戰之後方重建完成。民國39年(公元1950年)建立觀音殿,然民國53年(公元1964年)白河大地震,觀音殿遭到震毀,重修之後觀音殿已不復往日風貌。大仙寺清代以來經歷過5次大規模重修,日治之後又因2次嚴重震災與戰火波汲,但仍能在信眾齊心協力之下延續至今,且仍為臺灣相當重要之傳統寺院,相當難能可貴。

主要特色

白河大仙寺主祀釋迦牟尼佛與觀音佛祖,為臺灣中南部地區地位崇高的古剎,每年農曆2月19日前,不少寺廟前來進香,特別的是除了主祀觀音佛祖的宮廟之外,也不乏奉祀媽祖與王爺的廟宇前來,足見大仙寺信仰的包容性與崇高性。此外大仙寺亦是臺灣傳統佛教寺院當中,少數仍有能力傳法授戒的佛寺,民國41年(公元1952年)全臺首次3壇大戒即為大仙寺所舉辦,在臺灣的佛教界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仙寺寺院廣大,且陸續增建相當多的建築與佛殿,其建築群的配置反映中式佛寺建築的傳統,即入口處設兩重以上的山門,而大仙寺若將入口牌樓計入即為兩重山門,山門為牆門式,正門與圍牆皆做有翹脊,正面門額題字「南無阿彌陀佛」,背後則題「海天佛地」,表示此地為佛門淨土。一般佛寺山門之後通常為天王門或彌勒殿,而大仙寺可能因規模及地形的限制而沒有設置此兩項建築。接著依序為大雄寶殿、觀音殿及三寶殿,各殿獨立,且都備有連貫前後的兩側廊道或廂房。由於位處於斜坡上,各殿皆有落差,築階梯層而上,是極為典型的祭祀空間。各殿之間設置廣場,寺院右後方為地藏王殿,供信徒安奉祖先牌位之處,外部空間相當寬闊。古蹟本體以山門與大雄寶殿為主。

大雄寶殿為木構建築,空間碩大而雄偉,大殿內部可以安置體型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大殿屋頂為重簷歇山式,屋面則是仿日本佛寺的建築風格,整體造型穩重均衡。大雄寶殿的兩側牆面為塗白處理,下部則有大量的磨石子裝飾,內容多以佛經故事為主,描述釋迦摩尼佛修行成道的歷程。大雄寶殿內彩繪亦相當華麗,以黑色為底,畫面以金箔金粉上色的擂金畫特能表現出佛寺的金碧輝煌。目前所保存的彩繪是由潘麗水(1914-1995)所承作,以細緻的繪畫功力來彌補大木架構雕花材的不足。殿內的柱子皆是朱紅底繪蟠龍,是佛寺建築的傳統作法。

大仙寺中最精彩的大型彩繪為釋迦牟尼佛背後牆面的大悲出相圖,人物繁複眾多,表情生動細膩,表現出觀音菩薩的83種法像化身。廟內的楹聯也相當特殊,大殿後方紅柱上的文殊菩薩降魔杵偈,為心源法師遺墨,字體顛倒歪斜排列出奇妙的文字美感,需要經人指點才能通順讀出。
山門為進入寺院的入口,樣式為牆門式,正門與圍牆皆做有翹脊。
山門為進入寺院的入口,樣式為牆門式,正門與圍牆皆做有翹脊。
大雄寶殿內彩繪亦相當華麗,以黑色為底,畫面以金箔金粉上色的擂金畫特能表現出佛寺的金碧輝煌。
大雄寶殿內彩繪亦相當華麗,以黑色為底,畫面以金箔金粉上色的擂金畫特能表現出佛寺的金碧輝煌。
大雄寶殿為木構建築,大殿內部可以安置體型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
大雄寶殿為木構建築,大殿內部可以安置體型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

文獻資料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