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

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
*
台北霞海城隍廟位於大同區,是大稻埕一帶的重要民間信仰。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61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10年07月26日
創建/起源年代: 朝光緒5年(西元1879年)
經 緯 度: 121.51020,25.05587
指定/登錄機關: 臺北市
公告文號: 北市文化二字第09930815902號函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霞海城隍祭典可追溯至光緒五年,至今已有100多年,除日據時代曾中斷外,現仍每年如期舉行。
可以見證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移民臺北、經歷頂下郊拼、遷居大稻埕及早期開發臺北之歷史。
五月十三迎城隍是大稻埕重要信仰圈活動,也是北臺灣一大宗教盛事,暗訪為臺北地區三大暗訪活動之一,遶境號稱北臺第一,有「五月十三人看人」之喻。
具有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與典範性等特色,且保存團體適任保護工作,值得登錄保存。

主題導覽

最初由三郊人士分別輪流擔任爐主,近40年來由祭典委員會協助迎神祭典,聚集地方人士與財力參與,更加入慈聖宮、法主公廟及境內八大軒社陣頭的支持,現在由廟方自籌款項辦理迎神慶祝,自西元1879年以來,即依循泉州府同安縣祖廟,以農曆5月11日暗訪、5月13日聖誕遶境為最高潮。臺北霞海迎城隍歷年略有變化,以往每年舉行,現已改為三年一次,與艋舺青山王、新莊大眾爺,並稱為臺北地區三大暗訪活動。連詞曲創作家葉俊麟先生都將其文化特色融入流行歌曲,而創作出〈台北迎城隍〉一曲,由此可見5月13日霞海迎城隍活動,是臺北重要的民俗盛事。

在法律不周延、司法體制被質疑的動盪社會中,城隍爺被視為陰界的司法神,在冥冥之中監視著人民與官吏的行為;雖然人世間的制度不健全。

發展源流

霞海城隍信仰在道光年間,隨著福建泉州府同安人渡臺,原奉祀於艋舺八甲庄同安人聚落。 後因咸豐3年(西元1853年)的頂下郊拚之族群械鬥事件(頂郊以泉州府泉惠南三邑人為主;下郊或廈郊以泉州府同安(今屬廈門市)人為主),艋舺同安人遂奉城隍遷移至大稻埕地區發展,初時安奉於陳金絨子陳浩然所經營的糕餅舖中;至咸豐6年(西元1856年)由海內會陳姓族人和地方善信共同發起建廟,因械鬥的同安移民死傷者達38人,後來同安人為感念其英勇,乃將其配祀西廡尊稱「義勇公」,才在迪化街現址創建「霞海城隍廟」。並於三年後(西元1859年)落成。霞海城隍廟已成為大稻埕地區的信仰中心,也見證了大稻埕地區的發展。

霞海城隍廟最早文獻資料記載的祭典是西元1879年,因大稻埕的茶葉外銷興盛,經濟發達,促進地方繁榮;店家有能力支付與贊助祭典的花費之故。戰後,日本政府曾禁止民間舉辦廟會及遶境,但由於西元1898年由於發生瘟疫之故,為祈求神明保佑,才予以開禁,中斷了多年的霞海迎城隍活動。

台北霞海迎城隍繞境區域涵蓋延平、建成、大同三區(西元1990年整併為今大同區),從5月13日下午出發,隊伍抵達迪化街「霞海城隍廟」通常已是傍晚,沿途民眾總會在門口設置香案迎接聖駕,虔誠祈求闔家平安。而民間相信透過信仰能補足法律體制的不足,形成安定社會、匡正人心的重要監督力量。

主要特色

在迎城隍之前,會有所謂暗訪,即所謂夜間出巡,城隍為陰間司法神,除了作為族群保護神以及大稻埕重要信仰神祇之外,也同樣負有搜捕邪祟、綏靖地方的宗教職能。農曆5月11日之暗訪通常在入夜後舉行,由於具有明顯驅逐邪祟的作用,因此其排場隊伍並不如出巡或繞境時之盛大、熱鬧,反倒是多了幾分肅穆的氣氛,可謂是陰間的掃黑行動。

農曆5月13日繞境之陣頭主要由各北管軒社、以及各地金獅團等共同組成,大稻埕經商的信徒們組成「靈安社」以配合霞海城隍祭典活動,自此「靈安社」成為霞海城隍的駕前子弟社團,每年5月13日迎城隍廟會活動,「靈安社」都以盛大的遊藝陣容參與盛會。「靈安社」曾於民國68年(西元1979年)和民國72年(西元1983年)兩度與文化大學地方戲劇研究社合作,指導學生演出北管子弟戲,在民國75年(公園1986年)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各軒社所出神將主要則為城隍駕前謝將軍和范將軍二位,以及文判和武判等,由於城隍老爺是白晝繞境,所以謝、范二將軍的裝扮異於暗訪時的裝扮,不需背包袱與雨傘,手中也不持釘棍或鎖鍊,而是右手改持扇子與左手手絹。

霞海迎城隍另一個特色即為放軍(安五營),霞海城隍廟的五營神將平時都集中安奉於霞海城隍廟神龕內,到了迎接城隍老爺聖誕繞境前,才會特別舉行「放軍」的儀式,每年農曆5月6日由霞海城隍廟先行放軍,將五營兵將安鎮於五方土地廟內,以鎮守地方邪祟避免其侵擾百姓居家安危,而且維持神誕繞境期間的治安,由於霞海城隍廟的五營為迎城隍期間所需,所以一般僅用紙糊的營厝作為營頭的代表,經法師開光點眼後,再由八將或官將首分別護衛送至祭祀圈內的五座福德祠的廟中安奉。待迎城隍祭典結束後,於農曆5月18日再「收軍」回霞海城隍廟內安奉,迎城隍活動宣告圓滿結束。

圖右之城隍尊神即為5月13迎城隍,代表出巡之神尊。
圖右之城隍尊神即為5月13迎城隍,代表出巡之神尊。
迎城隍期間城隍廟皆會辦理祝壽法會,為信徒祈福、消災解厄。
迎城隍期間城隍廟皆會辦理祝壽法會,為信徒祈福、消災解厄。
城隍爺駕前部將及配祀神
城隍爺駕前部將及配祀神
霞海城隍廟城隍尊神近照
霞海城隍廟城隍尊神近照
暗訪的八將團
暗訪的八將團
暗訪迎請霞海城隍爺大令
暗訪迎請霞海城隍爺大令
霞海城隍廟正殿
霞海城隍廟正殿
城隍廟內亦供奉因咸豐3年發生頂下郊拚的先民,尊稱為義勇公,見證了當時族群械鬥的歷史。
城隍廟內亦供奉因咸豐3年發生頂下郊拚的先民,尊稱為義勇公,見證了當時族群械鬥的歷史。
義勇公神龕一景
義勇公神龕一景

文獻資料

  • 1.呂建鋒(2008)。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遶境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
  • 2.林美容等合撰(2013)。迎神在臺北:台北迎城隍˙艋岬迎青山王˙台北靈安社陣頭。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 3.陳乃渠(年代不詳)。臺北霞海城隍廟歷史沿革誌。臺北霞海城隍廟。
  • 4.劉豪華(2015)。臺灣寺廟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臺北霞海城隍廟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